|“共享”育儿新模式在上海兴起,五角场的外地妈妈们正在抱团养娃( 二 )
那个到植物园“探险”的早上 , 孙洁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豆丁和豆丫出了门 , 绕了近两公里 , 从国定一社区来到仅一墙之隔的创智农园 。 这片面积近2200平的开放社区花园 , 由一片“废地”改造而成 。 诗经花园只是其中圈起来的一处花地 , 园内还有芭蕉、苜蓿、桃树、萱草、玉米、毛豆等数种植物分布四处 。
从高处看 , 整个花园近似一个狭长的锐角三角形 , 嵌在新旧两片小区中间 。 东侧是几栋高层住宅楼 , 西侧多是密集的六层联排楼房 。 三角形中间 , 一处蓝色铁皮小屋 , 是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室内活动的地方 。 他们在这里做作业、看绘本、画画、吃饭、做手工 , 而后由老师、志愿者家长带往户外观察植物、玩耍 。
本文图片
图|社区花园里 , 孩子们在上课
雨中的凤仙花色泽艳丽 , 有孩子发现后采下好几朵兜在草帽里 。 孙洁来自江阴农村 , 俗称“指甲草”的凤仙花是她儿时熟识的“玩具” 。 孩子们对凤仙花感兴趣的当口 , 角落里适时传出她提醒的声音:“它不仅可以用来染指甲 , 还可以做耳环哦!”
生僻的知识点成功勾起城市孩子的好奇心 。 两个 , 四个 , 十个 , 孩子们凑上前来提问 , 眼里满是期待 。 豆丁和豆丫也在其中 。
领着他们回到小蓝屋 , 孙洁招呼孩子们分享方才在植物丛中的观察发现 , 之后 , 带着他们捣鼓凤仙花 。 一个又一个孩子凑过来 , 给小小的指甲染上淡淡橘红 , 还有人兴奋地把卷起来的种子壳挂在耳朵上 。
如今 , 在那片社区里 , 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并未囿于家中的一方天地 , 与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作伴 , 而是与混龄伙伴们一块 , 在志愿者家长的照料下 , 流动于不同的社区空间中 。 他们有时成队出现在社区 , 为井盖作画 , 或是在睦邻之家阅读绘本 。 有时 , 他们在火车头菜园里种菜、钓小龙虾、挖土豆 , 又或是脱掉鞋子 , 踩进创智农园的小水田里插秧 。
在孙洁看来 , 这个疏离的大城市里终于有了老家熟识的社区味道 。
城市里的外地妈妈
今年是孙洁一家住在五角场国定一社区的第五年 。 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 , 多为六层联排楼房 。 长方形的龙门架从不少人家的窗户延伸出来 , 晾着几件飘摇的单衣 。 在这里居住的1100户居民中 , 多是退休老人 。 剩下的住户里 , 除了合租的白领 , 有许多是和孙洁一家类似的外地家庭 。
来到这里之前 , 为了找到适宜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 , 孙洁一家搬过七次家 。 对此 , 孙洁笑称自己是“孟母三迁 , 择良邻而居” 。
第一次搬家在2013年 , 23岁的孙洁和丈夫带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 , 从老家江阴来沪打拼 。 在孙洁描述中自己是“逃”离了老家 。 她毕业于南方一所重点大学 , 认为带孩子该是夫妻两人的事 , 老人不必为了带儿女的孩子鞠躬尽瘁 。 而且 , 她不想被老一辈的养育习惯束缚手脚 。 比如 , 大人得嚼碎了食物喂孩子 , 或是用棉尿布而非尿不湿 。 矛盾在最初难以调和 , 她选择迁往上海避开争执 。
社区妈妈团成员穆穆也是一位外地妈妈 , 她和家人住在五角场离孙洁家两公里开外的武东社区 。 2016年 , 穆穆带着孩子从安徽滁州搬来上海 。 之前 , 她是滁州当地一名老师 , 花费十年经营了一家画社 。 穆穆不熟悉上海 , 但那里有正在打拼的丈夫 , 还有众多城市设施 , 可以带即将上幼儿园的儿子一起探索 。
孙洁和穆穆最初的构想里 , 上海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优渥 , 是构筑新家庭的绝佳土壤 。 真到了上海 , 她们发现在这里扎根并非易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
- “草包”领导一上任,就喜欢大肆做这3件事,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