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育儿新模式在上海兴起,五角场的外地妈妈们正在抱团养娃( 六 )


穆穆曾和孙洁说起自己对家庭琐事的厌烦 , 两个孩子打架争吵、做饭烧饭 , 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 。 疫情延长寒假的时候 , 她天天和孩子们待在一起 , 辅导功课 。 得知能重新返校上课后 , 内心兴奋不已 , 这是她一直盼望的 。 个中原因 , 她也说不大清:“可能工作忙起来会让自己觉得是有价值的 , 闲下来自己就颓废了 , 就没价值了 。 ”
穆穆收到过一份手作蛋糕 , 那是一个在这里学过一年画的小女孩做的 。 蛋糕拢共做了两个 , 孩子自己吃了一个 , 跟妈妈说另一个要留给穆穆老师 。 当时 , 穆穆感受到一种在进行家务劳动时从未出现过的成就感 。
|“共享”育儿新模式在上海兴起,五角场的外地妈妈们正在抱团养娃
本文图片
图|穆穆作为志愿者 , 给孩子们上课
孙洁还和另外两位小区里的全职妈妈聊过 。 在第一位妈妈的描述中 , 老公看不起她 , 孩子也似乎觉得她什么都不会 。 她的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 , 送孩子上学之后回家刷刷抖音、看看小说 。 后来 , 孙洁带着她参加了社区夏令营 , 也鼓励她重新想一想自己之后能做什么 。 现在 , 这位妈妈开始在附近的菜市场支起小摊 , 或是兼职出去送送外卖 。
另一位叫晓羽的全职妈妈 , 为了照顾孩子辞去了导游工作 。 两年前为了节省儿子上学时间 , 和丈夫、妈妈一起搬来五角场国定一社区 。
去年 , 因为儿子的社区作业 , 她认识了孙洁 。 之后 , 她们时常聊天 , 孙洁觉得她很适合与小孩子沟通 , 向她发去邀请 , 问她是否愿意加入互助育儿夏令营活动 , 去教小朋友 。
晓羽心里的浪翻过许多层:虽然现在还在全职带孩子 , 但还是希望有一份自己想做的事 。 毕竟 , 孩子长大之后始终是要脱离自己的 , 假如人生所有的意义都来源于孩子 , 那么等到他离开的那天 , 母亲的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 。
没有思索太久 , 晓羽答应了 。
今年夏天 , 晓羽成为互助育儿夏令营新志愿者 。 正式开营前 , 她和十几个成员一起策划、讨论如何执行 。 开营后 , 她主要辅助其他老师上课 , 同时也给小孩上启蒙英语和手工课 。 晓羽的孩子 , 常出现在她的课堂上 。
一天下课回家 , 晓羽的儿子跑到他外婆面前:“你知道妈妈在外边 , 别人叫她什么吗?别人叫她苹果老师!原来妈妈是苹果老师!”
再回忆起这个场景 , 晓羽换下之前轻柔的语气 , 讲述变得郑重急促:“我觉得那是儿子对我身份的认可 。 他知道 , 我除了是他妈妈之外 , 我还会是别人的‘苹果老师’ 。 ”
到此为止 , 孙洁及其社区妈妈团的成员们达成了一种松散的同盟 。 但在流动性极大的城市里 , 想基于地缘建立持续的社区互助育儿网络 , 他们还会持续面对考验 。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 一些社区妈妈团的成员家庭搬离了这里 。 孙洁有些可惜 , 但也能理解 , 他们的孩子拥有了更好的上学选择 , 也有的孩子长大后不大需要这样的环境了 。
搬走后 , 离得近的妈妈有时还会带着孩子回来参与活动 , 另一些往返路程有两三个小时的妈妈 , 会保持线上联系 。 孙洁和其他人还会鼓励他们在自己所在社区发起活动 。 据穆穆所知 , 浦东那边的社区已经有人模仿发起类似的活动 。
孙洁知道线下社区互助育儿的营造非一日之功 。 半年前 , 她手写了给社区居民的信 , 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社区抱团养娃的共建群 。 孙洁附上了一个群的二维码 , 复制打印了1100份 。 有熟识的邻居抽空过来帮忙叠信 , 并将信件投进了每一个住户楼下的邮箱里 。 而且 , 她也成立了一个民非组织 , 希望培养一些专门做这件事的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