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女性向的小说电影游戏,也可能是厌女的( 四 )


通过彰显她们与其他女性角色相比起来的「例外」 , 传达一种「我不是一般的女人」、「我和其他女生不一样 , 我是特别的」观念 , 其实也是在对其他女性群体进行「他者化」 , 是一种隐藏的女性厌女的表现 。
在当下的「大女主」IP的文娱作品中 , 总有一两个心机颇深的女性角色 , 经常设计陷害女主 , 为了与女主争夺「男性」的认可 , 或者大环境下认可的成功 。
这些角色往往被设计来突显女主的善良、正确的三观以及独立坚强 。 然而 , 这样的角色很少由男性扮演 。 似乎嫉妒、斤斤计较、充满敌意是女性专属的天生特质 。 这导致女性注定要为了获得「男性」、「父权社会」的认可 , 而去跟其他女性争斗 , 而不是去拷问传统的性别意识 , 向父权制发起挑战 。
女性之间还存在真正的友谊吗?
女性之间友谊的消亡也是隐藏厌女的文娱作品导致的结果之一 。 「闺蜜」的污名化天生就带着一丝女性群体内的敌意 。 在女主成长的道路上 , 除了爱情的坎坷 , 似乎制造坏事与困难的永远是女性角色 。 她可以是后宫的嫔妃 , 可以是唠叨的母亲 , 可以是交心的闺蜜 , 可以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姊妹 。
今年走红的自制网剧《御赐小仵作》中 , 除了女主以外还有一个女性角色是男主的青梅竹马 。 当男主的青梅竹马真诚地帮助女主化解谜题时 , 一条「这才是正常的女配啊」的弹幕刷遍了屏幕 。 这条弹幕也道出了许多女性文娱作品受众的心声——为什么女性不能互助?为什么女性配角的存在总是为了敌对而敌对?
花木兰|女性向的小说电影游戏,也可能是厌女的
本文图片
《御赐小仵作》女主与女配和谐地共事
为什么我们需要真正女性向的文娱作品?
在知乎上 , 一条「你怎么评价光与夜之恋的男性角色?」的问题下 , 一名回答者讲述了她感受到的游戏中某些让她不适的爱情观 。 在她的回答下 , 还有一句回复是「玩个游戏而已 , 至于上价值吗?」
当我们今天尝试去指出女性向文娱作品中仍然存在的隐藏型厌女时 , 似乎我们也需要去回答这个问题——仅仅是看个电视剧、玩个游戏、刷个综艺而已 , 为什么我们需要真正的女性向文娱作品?真正的女性向文娱作品对我们而言 , 有那么重要吗?
相信在每个人的青春期 , 都有过自己记忆深刻的言情小说或作家 。 在恋爱、男女交往还是个相对禁忌的讨论话题的年纪里 , 电视剧、游戏、综艺、小说等 , 成为了我们最便利去获得对于爱情的模糊想象 , 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憧憬的渠道 。
在女性向游戏玩家的群体中 , 有一类叫「梦女」的玩家群体 。 游戏中学着与不同的男性角色相处 , 感受被关爱 。 在不受世俗限制的情况下 , 去追梦、去勇敢面对、去反抗恶势力 , 去拯救世界 , 去相信爱情 , 去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对于女性向游戏 , 甚至其他女性向文娱作品的喜爱 , 并不止于外行人所认为的单纯爱幻想或为了逃避现实 。
花木兰|女性向的小说电影游戏,也可能是厌女的
本文图片
知乎「为什么有的女生会看不起玩乙女向游戏的女生」问题的回答
在性别教育相对缺位的当下 , 一部优秀的作品 , 一个优秀的角色 , 可以带给人的影响与鼓舞远远不止是他们陪伴我们的那段时期 。 文娱作品可以塑造我们的三观 , 提供给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方式 。
此外 , 在父权制体系下 , 女性始终很难摆脱成为「他者」 , 被迫「客体化」的命运 。 在20世纪90年代 , 女性私人写作兴起 。 以陈染、林白等作者为代表的作品 , 都将自我作为书写对象 , 拒绝被卷入宏大的社会生活 。 因此女性能参与的创作曾一度与大的社会话语脱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