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父母需要知道这四个“不等于”

优秀孩子是父母优质教育的成果 , 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 真正优质的陪伴 , 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 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
教育孩子 , 父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深远的意义 。 优秀的孩子 , 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 有时候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 , 会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 因此 , 以下这四个“不等于”父母一定要知道:
陪伴孩子,父母需要知道这四个“不等于”
文章图片
陪伴孩子,父母需要知道这四个“不等于”】一、陪伴孩子 , “在场”不等于“在位”
一位妈妈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 , 自己全职带娃 , 也时刻在陪孩子读书讲故事 , 可孩子还是缺乏安全感 , 非常粘她 , 片刻看不到她就会哭闹 , “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于是我问她:陪孩子的时候都和孩子玩什么游戏 , 会不会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 , 还是会随时被电话打断 , 当然她的回答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 因为我们的家长们以为陪着孩子就可以了 , 但却很少关注和思考一些细节 。
现在的家长在公共场合 , 刷手机已经屡见不鲜 , 甚至走路的时候也在看 , 孩子当然也是自己玩自己的 , 周末的游乐场 , 孩子在里面玩 , 父母在一旁坐着刷手机也是常态 , 这样的场景 , 就是父母或养育孩子的成年人“在场”但不“在位”的典型表现 。
“在场“ , 只意味着你只是在现场 , 而不代表你参与了孩子的活动 , 而“在位” , 则意味着父母需要和孩子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投入的、积极的、长期而持续的亲子互动 , 在这样的互动中 , 父母才真正在履行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 这样的陪伴对孩子才有效 , 才能让孩子从内心产生信任感、安全感 , 才能建立与父母之间亲密的依恋关系 。 增强一个家的凝聚力和幸福指数 。
陪伴孩子,父母需要知道这四个“不等于”
文章图片
二、倾听孩子 , “听了”不等于“听懂”
倾听是最重要的沟通能力 , 很多时候父母只是听到了孩子的话 , 但并没有真正“听懂“孩子话的意思 , 更不会去了解和思考孩子语言背后的需求 。
在一次家长活动现场 , 孩子被安排到一边玩 , 家长在一边忙着准备活动现场 , 这时有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孩总围着妈妈 , 不停地打扰妈妈做事 , 这位妈妈一会儿就不耐烦了 , 当着孩子的面就发起了脾气 , 最后孩子可怜巴巴的看着妈妈 , 但就是不离开 。
其实 , 孩子只是不想离开妈妈的视线 , 不想失去安全感 , 所以找各种理由蹭 。 但妈妈并不理解 。
很多时候 , 父母往往因为被孩子的行为刺激出某种情绪而无法冷静地理解孩子 , 但是如果不能读懂孩子那些藏在语言和行为背后的意思 , 就很容易对孩子的真实需求置之不理甚至批评孩子 , 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不满、怯懦甚至愤怒等等情绪 , 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选择采取更极端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关注 。
所以父母倾听孩子 , 最重要的是“听懂” , 一个能经常被理解的孩子 , 才会发展出更健康的人格 。
陪伴孩子,父母需要知道这四个“不等于”
文章图片
三、了解认知 , “记忆”不等于“学习”
学习是个体后天与环境接触、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的过程 , 是已有的认知结构接受新的信息从而进行重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 。 而记忆 , 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 , 它只是学习的一个“认知侧面” 。 也就是说 , 如果孩子只是记住了一些信息 , 而这些信息没有能作用于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形成新的“编码系统”的时候 , 就不能说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过程”产生了 。 因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 必然伴随着理解和借助理解完成的“重构” , 是单纯的记忆无法完成的过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