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说事 中药材的九蒸九晒
在购买一些中药材的是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名词“九蒸九晒” , 那么什么是九蒸九晒呢?九蒸九晒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九蒸九晒 。
中药材的蒸与晒 。 中药材的传统炮制方法 , 指采用蒸法和晒法反复炮制中药材的方法 , 具体细节因药材品种不同而不同 , 主要目的是为了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 , 减少毒性成分 。
九蒸九晒是采用蒸晒等方法纠偏药材药性或增加药物成分 , 从而更好的发挥药材的功效 。 后来这种方法也被延伸到保健食品的制作中使用 。 所谓九 , 其实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数字 , 不一定就指准确的九次 , 一般蒸晒次数以药材色泽和形态判断 。 另外 , 有些特殊的药需浸酒等药材后蒸 , 或者在蒸药的水中加其他辅药 。
蒸通常指隔水用蒸汽蒸煮药材 , 而古人对烧火的材 , 盛药材的容器、蒸药材的水以及蒸药的节气时辰均有要求 。 比如:
李时珍曰∶桑木能利关节 , 养津液 。 得火则拔引毒瓦斯 , 而祛逐风寒 , 所以能去腐生新 。 而《 抱朴子》云∶一切仙药 , 不得桑煎不服 。 桑乃箕星之精 , 能助药力 , 除风寒痹诸痛 , 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 。 容器多以陶器为佳 。 用水、节气及时辰等则视药性及药的用途(用于何症)而定 , 无法一一罗列 。 在蒸药时一般是将水煮沸后转为小火再蒸6-12个小时(《本草纲目》记载:凡修事以水淘去浮者 , 晒干 , 以酒拌蒸 , 从巳至亥 , 出摊晒干 。 也就是从上午10点晚上10点) , 以蒸透为度 , 然后取出药材摊晒 。 不可在雾天或雨雪刚过晒药材 , 清晨霜露未散亦不适合 。 药材一定要晒干 , 如果一天无法晒干透的可次日再晒 , 直至完全晒干 。
九蒸九晒的典型应用 。
最典型是黄精 。 普通的黄精加工是将黄精晒至须根干脆易折 , 根茎内部由白变微黄稍软时 , 反复揉搓至须根脱落 , 根茎呈半透明、无硬心时 , 再晒干即可
《本草纲目》记载:单服九蒸九曝食之 , 驻颜断谷(大明) 。补诸虚 , 止寒热 , 填精髓 , 下三尸虫 。
色黑的熟黄精(制黄精)就是九蒸九曝的 。 系将鲜黄精洗去泥土 , 除去须根蒸一日 , 取出晾干 , 晒一日再蒸 , 如此反复3-5次 , 直到内心现黑色 , 浊润时为止 , 取出晒干或用微火烘干 。
何首乌 。 《本草纲目》中曾盛赞何首乌“此物气温味苦涩 , 苦补肾 , 温补肝 , 涩能收敛精气 , 所以能养血益肝 , 固精益肾 , 健筋骨 , 乌发 , 为滋补良药” 。 制首乌在临床上已被使用数百年 , 要求的炮制方法为“九蒸九晒” , 炮制后的何首乌颜色乌黑 , 有光泽 , 呈角质状 。 何首鸟入药的记载最里可到宋·《开宝本草》中 , “满紫 , 花黄白 , 叶如薯获而不光 , 生必相对 , 一根大如拳”;宋·《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何首乌散方”和卷六十六“何首乌圆方”中记载的何首乌均需“九蒸九晒”;宋·《证类草》引用了《图经本草》中的“九蒸九曝 , 乃可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何首乌赤白各一斤 , 用黑豆蒸 , 如此九蒸九晒 , 乃用” 。
【老张说事 中药材的九蒸九晒】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
- 人群染发对身体有伤害吗?不妨直说:这几类人群可能不适合染发
- 阿富汗与不同国家商业体系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今生有你》:谈静老公闹事,儿子生病,她能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 面的【兰州化妆培训】学化妆是她做得最对的事!
- 村上春树 你越努力,越焦虑,往往是忽略了这三件事
- 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