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日历表全年一页,日历免抠素材-如何用自己的照片制作挂历( 七 )


六、数历合用时的科学表述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元易历,例如夏朝定孟喜月(元月)为正的夏历、商朝定腊月(十二月)为正的殷历、周朝定冬月(十一月)为正的周历、秦统一中国后建阳春月(十月)为正 , 汉武帝始采用夏历(后章帝始配以干支纪年)延续至清末 。废年号改用国号纪年,月日排序同西历(实为同历异名) , 虽然行政均换新历表述,但是一时难改旧俗,在国号纪年的同时还在用夏历纪月日,如“二十五十二月廿五” 。由此开始 , 对日期的表述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由于公历与农历间有前述的三种交叉情况 , 致使当代史志谱,尤其是续修家谱中,往往产生歧义 。
以笔者之见 ,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值得探讨 。
一是年度的对照换算 。纪年与公历纪年异名同历,加1911就是精确的公历日期 。而公历农历的日期对照 , 目前的只表述到年度,例如公元2022 年通常对应为农历乙未年,其实2022 年精确对应的日期是“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乙未年十一月廿一”,而乙未年对应的是“公元2022 年2月19日至2022 年2月7日” 。所以笔者认为当前版对照表只能权作参考 。
二是有序表述 。通常记述当代的人物或,公历在前农历括注于后,以前的农历在前公历括注于后,例如《晋陵樟村陆氏宗谱》所记“1952年6月25日(壬辰闰五月初四),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十二(1909年11月24日)” 。
三是统一表述 。例如“二十、廿、`、念”等通用字词或名称 , 同文该统一为宜,而如《毗陵前坟荡张氏宗谱》所记“道光廿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又如《毗陵谢氏宗谱》所记二十五世寅清“…女一适上垫恽学乾迁居上店 。”(上店、上垫为同地异名)就欠妥 。
四是精确表述 。目的是免生歧义误导后人 。有些老谱只用年号纪年易生误差,如世恩堂《张氏宗谱》所记张惠言(常州词派创始人)生日,本为乾隆二十六年,由于木刻不清 , 继修时被误为一十六年,丁亥再修时演化为乾隆十六年,笔者考其世系时曾多经曲折 。当代新谱(包括有些),往往是公历纪年农历纪月日,例如《省庄韩氏宗谱》: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又八月十一日生”;另一种是在公历的年月之间加置干支,如《恽氏家乘》记恽逸群(中国文化新闻界杰出战士)“一九七八年戊午十二月十日在宁病逝” 。前例若无“又”字,就会被误作公历八月十一日;后例常会被认作农历十二月十日 。此外还有其它多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形式 。
笔者认为,避免歧义或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统一表述方式并在凡例中说明,例如公历用数、农历用中文数,以及其它的简称、省略等项 。其次如上述《晋陵樟村陆氏宗谱》那样公历、农历分别表述 。再次是前的年号加干支纪年,不必画蛇添足换算括注公历年;后的注意农历十一月上旬后的日期,若在公历次年的要作括注,如上述后例可改成“恽逸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在宁病逝”(注:有说在次日凌晨逝)、上述前例可改为“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又八月十一)生”才对;又如《小留徐氏宗谱》载壮乐天(、民进常务副 徐伯昕生母)“卒三十一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即夏历十一月”,“壬午”两字应于夏历后之后;再如“190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 , 对照后改成“1905年1月24日(甲辰十二月十九)”才无歧义 。
七、的选择和编制 。
查阅资料的选择也有讲究,有高科技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 。目前书店或图书馆有多种历书 , 除上述秦伦诗著的外,还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 , 由王平辉编著的2009年8月版《新编中华民俗万年历》 , 由樊岚岚编著的2022 年1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中华传统万年历》等 。笔者推荐由郭世辈、张正祥所编2002年11月版《万年历》 , 特点是公历对照古代各历日期时,在干支表后附有公历12月31日所对应农历年的月日,从而可以推算农历年延续至次年的日期,例如2022年12月31日(甲午十一月初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