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那你想知道黄河的形成原因吗?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黄河是怎么形成的吧 。
黄河形成的原因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 , 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 , 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 , 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 , 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 , 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
黄河的径流量
一、实测年径流量
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进行复查和插补的基础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计算陕县实测年径流量为412亿立方米 。1962年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 , 其中陕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 , 秦厂站472.4亿立方米 。1975年黄委会规划办公室编制治黄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干、支流各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其中三门峡站实测年径流418.5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9.8亿立方米 。1982年黄委会设计院又按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 , 三门峡站实测年经流量417.2亿立方米,花园口站466.4亿立方米 。
二、天然年经流量
1975年对黄河干、支流主要站的实测年径流量进行了还原,选用1919年7月至1975年6月56年系列,还原了引黄灌溉耗水量及大、中型水库调蓄水量 , 1976年提出 , 三门峡站天然年径流量498.4亿立方米,花园口站559.2亿立方米 。1986年提出《黄河水资源利用》报告 。根据黄河的实测情况,对年径流系列又进行了延长,采用1919年7月至1980年6月61年系列,通过还原 , 提出了黄河干支流主要站天然年径流量成果,其中三门峡站为503.8亿立方米,花园口站为563.4亿立方米 。
三、年径流特性
【黄河流量,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而蒸发能力很强,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 , 产水系数很低 。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 但天然年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1%.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 。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 , 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 , 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流域北部 , 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 , 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只有25~5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火龙果的营养,火龙果营养价值有哪些
- 月初朋友圈励志语录
- 现代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语录
- 激励自己上进的经典励志语录
- 关于心情的心灵鸡汤经典语录
- 经常吃面包的危害,面包吃多了会怎么样 面包吃多了的危害
- 很牵挂很心疼一个人经典语录
- 韩寒说过的经典语录
- 坚持不服输的名言警句
- 会议的目的,开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