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量,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 六 )


因此,从上述5个方面看,插补的黄河上游兰州270年系列具有一定可信度,用其作一些规律性变化分析是可行的 。
3.3 周期分析
利用谱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兰州270年径流量系列 。结果表明,满足显著性检验标准(α=0.05)的周期有135年、22.5年、9年、4.5年、3.6年、3.1年周期 。
(图1略)
图1是黄河上游兰州站1732~2003年年径流系列及四次拟合曲线 。可见,存在2个明显波动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看,黄河上游处于第二个波动的开始下降段 。根据这个分析就不难理解,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黄河上游持续偏枯情况 , 是黄河上游径流长周期变化的结果 。如再按这个长周期外延,从二十一世纪开始的20~30年间黄河上游水量还可能处于偏少的阶段 。
4 结论
从扩展的空间、时间范围看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黄河上游径流的年际变化应视为区域性径流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本地区径流长期演变的客观反映,而将其看作为特殊的、异常性的变化,并非合适 。
黄河的年径流量大约为580亿立方米 。
年径流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立方米 。数值为年径流深乘以集雨面积 。
黄河流域年径流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因受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少 , 而蒸发能力很强 ,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 仅相当于降水总量的16.3%,产水系数很低 。
500亿立方米

黄河流量,黄河的成因和径流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黄河流量是多少?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 , 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
黄河主要流经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少,主要靠青藏高原的冰山融水补给 。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 。
《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 , 天才之力多” 。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 。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 , 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 。
随着公元15世纪30年代全球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 , 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 。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