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阶段 , 最重要的发展过程是要分离了 , 因此又被称为孩子的“心理出生”过程 , 就是之前生出来的时候是身体出生了 , 但是这个时候是心理出生了 , 这种分离依赖于上一个阶段建立的安全感和信任 。 如果顺利完成 , 那么孩子就能够运用自我内在产生的力量 , 而不是依赖别人来指导自己 , 完成自己的人生 。 这个过程最理想是在2到3岁之间完成的 , 没有在这个阶段完成 , 就可能会更倾向于“依附”别人 , 听别人的话 , 很难做出决定 , 或者说总是会听别人的意见 , 没有自己的主见 。
第三个阶段 独立
如果上一个分离阶段的完成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 那么在3到6岁间孩子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的过程 , 能够有很多时间去自主行动 , 但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和父母和这个家庭之间是联结在一起的 , 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个状态 。 比如说像5、6岁的孩子白天跟朋友在外面疯玩 , 但是晚上他就想回来了 , 那这个就是在经历一个独立的过渡的过程 。
本文图片
第四个阶段 相互依存
在上一个阶段完成之后 , 从6到29岁 , 这个孩子会在与别人的关系程度上有些波动 , 有时候希望是亲近的 , 有时候希望是分离的 , 而最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在亲近和分离之间可以自由切换的 , 也就是说我又可以依赖你 , 但是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 , 我又可以保持这种独立而自在的状态 。
这个像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 你肯定没有办法每分每秒你都和一个朋友 , 或一个亲人 , 一个爱人 , 你们二十四小时密切联系 。 但与此同时呢 , 我们时常就会有想要跟他们联络的冲动 , 你也不会失联太久 , 我们还是有这种联系的需求的、亲密的需求 。
本文图片
理想情况当然是什么岁数完成什么任务 ,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几个阶段 。 但是如果上一个阶段没有完成 , 那么后续可能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 比如说会延迟啊、可能会中断在那个地方啊 。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 , 你需要依赖着对方 , 黏着对方才能存在 , 才能有一个共生生存的状态的话 , 那么必然会经历痛苦的纠结和挣扎 。
就像这位糖丸儿说的 , 自己的情绪好像是不受控制的 , 甚至眼里除了对方 , 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了 。 有时候对于对方这种错误、伤害也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 有的人甚至有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依赖着对方才能生存的;而有的人可能意识到了 , 并且觉得这种过度依赖的状态是非常痛苦的 , 可是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是“戒不掉” , 还是会受这种状态控制呢 。
本文图片
那这本书的作者——温霍尔德教授告诉我们 , 那是因为:依赖共生它不是没用的 , 它是有用的啊 。 不同于传统的观点所认为的 , 依赖共生是一种病 。
温霍尔德教授认为:成年人的依赖共生实际上是一种治疗的尝试 , 因为我们所有人有一种天然的驱动力去治愈和体验完整 , 成年人通过形成依赖共生的关系试图完成儿童早期没有办法完成的安全的联结 。
本文图片
就有点像是在找补那个过程 , 弥补那个缺失的感觉 。 虽然它并不一定能实现 , 但是我们就是有这样的希望和冲动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依赖共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 在我们没有安全感的时候 , 我们就是本能地想要黏在一个人身上 , 然后抱着他 , 好像这样才能活下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消防员|我们能为“蓝朋友”做些什么
- 异地恋|梦蝶情感:异地恋怎么维持感情?
- 最后一班地铁|“读书到现在的最大转变,是我懂得拒绝”
- makiyo|Makiyo产子七天就闹婚变,指责老公太敷衍,男方回应:另找他人
- |50岁找女儿养老很过分吗?女婿凭啥讨厌我?我该回老家吗?
- 恋爱|年下恋有甜?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快乐,你体会不到
- 星座|恋爱越久越见真情的星座!
- 青春|换种支付方式,成就青春梦想
- 恋爱|“跟男朋友弹谈恋爱AA制?要不要分手!”
- 恋爱|男人说:“我想你”,聪明女人的回答,轻松地系住了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