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 「内心缺乏安全感」自救指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近频频看见有关「安全感」的讨论 。一个挺心理学的词儿 。
比如在婚恋真人秀《再见爱人》中,围绕嘉宾 KK 和佟晨洁有段特别经典的互动:
A:「你给的安全感不够」
回:「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文章图片
? 《再见爱人》
本回避型依恋一拍大腿:就是我们回避型的哲学呀!
凡事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 。安全感,我从小没有得到,长大了可以自己创造 。
不过,这大概是最常见的对「安全感」的误解 。
它推开对方,让人远离真实关系,构建一种「我不需要任何亲密」的假性独立 。
文章图片
安全感,真的能自己给自己吗?
发展心理学家 William Emet Blatz 在其著名的「安全理论(security theory)」中指出:一个人不能仅仅依靠「独立」来获得安全感 。
对于成年人来说,安全感是「独立安全」和「成熟依赖」的共同结果 。
安全感确实可以自己创造,但大概率形成于亲密关系之中 。
01
所以,到底什么是「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
一个人能够满足自我保护的基本需求(比如食物、水、住所),并感知到自己在心理上被庇护(被支持、被看见)(Zotova,2011) 。
安全感与家庭亲密关系(儿童及其父母)有关,也与家庭外亲密关系(友谊、同龄人、性伙伴关系)、职业(工作和金钱)、业余爱好和生活哲学有关(Blatz,1966) 。
总得来说,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 有更好的觉察自我和他人能力,可以为他人提供更强的情绪安全感(Emotional Safety);
?有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他人的积极形象,这意味着:他们既有自我价值感,也期待别人的接纳和回应 。相信伴侣或朋友有意图、兴趣和能力倾听、理解自己;
?倾向于信任长期的关系,能够享受亲密 。进入亲密关系时,他感到内心放松,防御降低;
? 面对困难、失败,具备更好的心理韧性 。即:经历负面情绪之后能够脱身;
?愿意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分享感情;
?重视人际关系,认为人际关系赋予自己积极的影响;
? 经历过创伤事件,但可以连贯地叙述创伤,从多角度看待这件事,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这样,别人为什么这样 。即:有思想、情感、上下文和意义的一致内部整合;
? 进行成人依恋访谈(AAI)时,他们表现出回忆和讨论依恋关系的意愿 。并且,在叙述过往依恋对象(比如父母、前任)时,整体表现出客观性(既没有理想化也没有歪曲) 。
? 内心安全感强的人,有更强的恢复力、同理心和社会能力(Weinfield 等,1999) 。
文章图片
当你处于一段「安全」关系时,你可能感觉:
? 自己有价值,值得被爱
? 可以做自己,而不必冒试探的风险
? 可以展示弱点而不被利用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 入了心的人怎能忘的了
- 恋爱|不论男女,发自内心爱过,分开后才有的样子,装不出来
- 柠檬心理|内心浮躁怎么治?你需要让你的心静下来
- 当面试官问「你能加班吗」是想问什么?怎么回答能加分?
- 柠檬 内心浮躁怎么治?你需要让你的心静下来
- 当代最凶猛流行病,70%职场人正陷入「职业倦怠」
- 自媒体 那个大二女生,靠「抖音」赚了70万。
- 不是喜欢孤独,是和人靠近太累。带你走出「社交缺乏」的3件小事
- 婆婆|儿子家回老家过年,婆婆觉得很累,内心不希望他们回来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