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 「内心缺乏安全感」自救指南( 二 )
? 感到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
02
「安全感」,大多来自人际关系
目前几乎所有关于「安全感」的讨论,都以「童年」开头 。
这是真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依恋状态可以通过早期的父母-子女关系预测(Allen,1996),进而预测个人与自己孩子互动的质量(van IJzendoorn, 1995) 。
那么,小时候没有「安全依恋」,长大就一定会成长为「没有安全感」的人吗?
文章图片
不要灰心,并非如此 。
心理学研究发现,存在这样一群人,虽然童年经历过不当养育,但成年后依然被划分为「安全型依恋」 。
——研究认为,他们拥有了「获得的安全(Earned security)」 。
是什么让他们的依恋类型发生转变?下面继续进入「我为人民读文献」环节 。
2011 年,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了「获得安全感」的预测因素 。也许能给「缺乏安全感」的你一些启发:
1)经济和社会地位高
听起来是个残酷的事实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不必遭受伴随贫困而来的严重困难,可能更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积极的经历,克服消极的童年,在成年后变得安全(Saunders 等,2011) 。
2)有替代性支持人物(alternative support figures)
如果父母不能提供安全依恋关系,存在一个能提供支持的父母以外的成年人,有望成为儿童克服与父母的负面经历的一个重要媒介 。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受到身体或性虐待的人,如果有另一个没有虐待关系的成年人提供了密切的照顾,就能够打破虐待的循环 。
3)一个能够提供高度支持关系的人
这比拥有多个支持者更重要(Bowlby,1973) 。以及,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工具型支持,比如买礼物),更有助于对方获得安全感 。
文章图片
4)年龄小
如果父母不爱孩子,当陷入困境时,孩子越早接触到能满足需要的替代性支持,他越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式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内部工作模式越来越难改变(Bowlby,1973) 。
5)参与心理治疗至少两年
长期治疗有效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治疗师充当了替代性的支持角色 。与治疗师建立信任关系,让个人(在获得安全身份的过程中)感到值得关心和保护,培养对自己更积极的看法(Egeland 等,1988年) 。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治疗师通过促进来访反思的能力,帮助他重塑依恋的工作模式 。反思能力(Reflective functioning,RF)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做出推断的能力(Fonagy 等,2008)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中所有 RF 高的母亲生下的婴儿都是安全型的,这表明对于有不良童年经历的人来说,「高 RF 值」可能是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
——你看,安全感,大多还是从「依恋关系」中得到的 。
而依恋对象,可能是「安全养育」的父母,也可能是高度支持的替代性人物(比如亲戚、朋友、伴侣、心理咨询师) 。
03
不过,「安全感」也可以通过自我照顾来创造
安全感,对每个人来说都可能不一样 。
尤其对于曾经有过创伤的人而言,「拥抱」「和家人谈谈」这些常见的安抚措施,甚至可能触发创伤 。
所以,当你想提升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1)首先要问问自己,哪些事可以让你「感到安全」?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 入了心的人怎能忘的了
- 恋爱|不论男女,发自内心爱过,分开后才有的样子,装不出来
- 柠檬心理|内心浮躁怎么治?你需要让你的心静下来
- 当面试官问「你能加班吗」是想问什么?怎么回答能加分?
- 柠檬 内心浮躁怎么治?你需要让你的心静下来
- 当代最凶猛流行病,70%职场人正陷入「职业倦怠」
- 自媒体 那个大二女生,靠「抖音」赚了70万。
- 不是喜欢孤独,是和人靠近太累。带你走出「社交缺乏」的3件小事
- 婆婆|儿子家回老家过年,婆婆觉得很累,内心不希望他们回来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