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心理咨询:过度照顾别人的感受,谁来照顾我们的心?

照顾他人的感受 , 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 也表明我们心中有他人的存在 。
只是过度照顾别人的感受 , 谁来照顾我们的感受呢?
君君 , 因抑郁问题和人际问题 , 前来心理咨询 。
她的抑郁 , 在青春期出现 , 大学时有所缓解 , 参加工作后加重 。
她常感到莫名的沮丧和抑郁 。 她敏感 , 自卑 , 遇到难过的事情 , 听到悲伤的歌曲 , 看到悲伤的小说 , 容易把自己带入进去 , 久久走不出 。
周围人的情绪 , 更影响着她:当别人难过时 , 她会难受 , 想安慰却不知道说什么 , 为此常自责;当别人不开心时 , 她会内疚 , 担心是自己造成的 , 怀疑是不是自己没做好……
外人看到的是她文静、内向、顺从 , 她看到的是自己压抑又强烈的情绪——总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 , 伤害到别人的感受;质疑自己 , 自责、沮丧、压抑;过度反省 , 心累 , 不想上班、不想见人;想暂停反省 , 又自责 , 觉得自己逃避、自私、冷漠……
咨询师:徐文娇
【申明 , 出于心理咨询保密原则 , 来访者相关信息已做必要技术处理 。 】
母女共生关系
君君非常在意他人的感受 , 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敏感 , 这与她和母亲的关系有关 。
君君的母亲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 从小被忽视 。 结婚生子后 , 她常在丈夫和孩子面前悲叹自己命运的不幸 , 渴望被关注、被疼爱 。
不幸的是 , 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 , 君君的母亲只能跟君君哭诉丈夫对她的不关心、童年的不幸、婚姻的不幸 , 常说“如果不是因为生了你 , 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 早就可以过更好的日子了 , 哪至于留在这里受苦”……
在去外地上大学之前 , 君君懂事乖巧 , 对母亲心疼有加 , 与母亲同住同睡 , 处处照顾母亲 。
“我一直觉得母亲很可怜 , 没人心疼她 , 我应该多心疼她 。 她难过时 , 我想安慰她 , 可我的安慰没有用 。 长大后我也常常怀疑自己是个不会安慰人的人 , 是个没用的人 。 我只能陪她哭 , 母女抱头痛哭 。 我恨我的父亲 , 觉得他很自私 , 不关心母亲 。 ”
在照顾母亲的感受时 , 君君沦为母亲情绪的容器 , 也无意中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
青春期 , 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 君君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 , 但母亲的情感需求挤压了君君自我发展的空间 。 君君开始出现抑郁症状 。
参加工作后 , 君君与母亲关系的模式 , 在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中重现 , 导致了她的抑郁和人际困扰 。
心理分析——投射性认同
君君在童年和青春期 , 一直与母亲处于共生关系中 , 成为母亲的自体的衍生物 , 没有分化出独立的个体 。 母亲眼中并没有女儿这个独立的个体 , 而只有她自己的悲伤和不幸 。
【君君|心理咨询:过度照顾别人的感受,谁来照顾我们的心?】无论女儿做什么安抚 , 母亲都没有真的看到、接收到 , 她还在自己的世界里 , 渴望的是自己的感受被听到、被认同、被理解 。
在这一过程中 , 君君感受到母亲强烈的被认同的需要 , 所以 , 慢慢学会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 完全认同母亲的感受 , 呆在母亲的感受里 , 与母亲保持完全一致 。
这涉及到“投射性认同”过程 。 投射性认同 , 最早被克莱因用来描述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 也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 。
投射性认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 , 这里简单讲一下 , 投射性认同 , 是一个人a诱导另一个人b以一种限定的方式行动或者做出情感反应的人际互动模式 。 它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 , 需要一方a的“投射” , 另一方b的“认同” , 来共同完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