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三 )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 , 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 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
“元宵”作为食品 , 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 ,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
元宵节吃汤圆 , 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 , 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 , 《本草纲目》中指出 , 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 。糯米味甘、性温 , 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 , 滋养脾胃 。冬季最冷是三九 , 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 。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 , 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
元宵时吃糯米汤圆 , 温暖脾胃 , 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 , 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 。
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 。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 。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 。
❤️‍🩹💛元宵节的习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当时明州(现为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 , 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二、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活动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元宵节闹花灯之风盛行,一直延传于后世至今 。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到时官府和民间均悬挂各种形状、制作精美的彩灯,尤其是沿街民居和商铺所挂花灯更是争奇斗胜、流光溢彩,引来众多游人驻足观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