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为什么证明不了夏朝,为何二里头遗址不足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四 )


此后,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稳固,一直到周幽王时候,周朝天子都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天下臣服 。在周朝日益强盛时期,就是要效仿改革或推行什么政治举措,也没必要虚构一个夏朝历史,因为就凭当时周朝的实力 , 是完全能够顺利实行的,虚构一个夏朝,又有谁会相信呢?
可见,周朝根本没有虚构夏朝历史的动机 。
那么,周朝又为什么会知道夏朝的历史呢?
其实 , 周部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很有可能是周朝的人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纵观周部落的发展,周人的祖先是皇帝的后人后稷,后稷的后代公刘在商朝初期曾率族人进行迁移,具体原因是不是与夏朝战败有关不得而知 。自公刘起经九世传位后,周部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
此时的周部落 , 已经滋长了灭掉商朝的野心 。
从周人的历史很明显的能看出来,周部落绝非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大部落 。一般大的部落里都有专门的史官来记载历史 , 所以说 , 周朝是完全有可能记载了夏朝的历史的 。
再者,至今为止,周朝的一本极具历史价值的书籍《尚书》中还有部分保存 , 书中记载了我国上古的历史和古代的事迹 , 古本是由孔子根据周朝典籍编写的,其中 , 就曾提到夏朝 。这里提到了周朝的典籍,那么,周朝的典籍又有多少真实性呢?
这个在周朝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那就是:王子朝奔楚 。
王子朝是周朝的一个王子 , 周王死后,诸侯都反对王子朝继承王位,于是 , 王子朝就带着周朝典籍打算逃往楚国 。那么,为何王子朝匆忙出逃却还不忘带着笨重的典籍?原来,典籍是古代国王的一种象征 。当时,身为图书馆馆长的老子,为此事还丢了自己的馆长一职 。
典籍是如此的神圣,难怪孔子当年想阅读这些典籍都遭到了老子的拒绝,可见,典籍的历史重要性的确不容小觑,不过 , 孔子最终还是看到了周朝典籍 。甲骨文没有任何有关夏朝的记载,而周朝的《尚书》却对夏朝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 则说明了一个问题:
“要么,周朝继承了商朝的历史记载资料 , 要么 , 周人有自己的一套历史记载方法 。”当然,非要说周朝虚构了一个夏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周朝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
到现在为止还不能断定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因为就现在发现的材料来看还不能做出却准判断 。首先在高中的教科书里有出现过关于夏朝的知识,而且还详细的讲述了夏朝的管理制度和宗教信仰,描述了说明当时王侯都居住的比较分散,非常难以管理 , 不过在最近开发的二里头遗址来看,这应该就是夏朝的遗址,也是能够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 。
不过因为夏朝挖掘难度太大,所以考古人员就没有继续挖掘,只是弄出了一部分,因为就算遗址挖掘,估计要花费很多的人和物 。虽然现在已经挖掘出来的东西不能直接代表夏朝的历史,但是现在遗址还没有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也不能直接否定夏朝的存在 , 毕竟考古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不能过早的下定论 。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文字记载中看出一些线索,在《史记》中记载殷商王朝的时候有出现过夏朝的一丝记录,虽然没有明确说明 , 但是却有着夏朝的痕迹,让很多考古学家都对夏朝充满了好奇心 。而且在现代已经挖掘出的有关夏朝的东西来看,夏朝的文化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改革的 , 尤其是挖掘出的遗址能够证实这一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