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原文、作者,《诗词曲赋文·庐山东林寺夜怀》原文与赏析

1、《诗词曲赋文·庐山东林寺夜怀》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庐山东林寺夜怀》原文与赏析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
这首诗是李白晚年隐居庐山时所作 。乾元二年 (759) 三月 , 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行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遇到大赦 , 乘舟返回江陵(今湖北宜昌),在湖北湖南地区流落了一年之久 。但他这位曾得罪过肃宗天子的刑余之人 , 却到处受到冷落 。许多过去奉他为座上宾的官员,此时也都对他敬而远之,他曾满怀希望以前的朋友能够将他荐引入朝: “君登风池去,勿弃贾生才 。”(《赠江夏韦太宁良宰》)但均未果 。他报国的一颗壮心 , 遭到了极大的冷落 , 使他终于明白,当今的肃宗皇帝是不可能起用他的 。回忆往事,既多悲愤,瞻望前途,又感渺茫 。遂以痛饮狂歌发泄胸中郁闷,脱尘出世的思想又重新占领了他的心灵 。上元元年 (760) 秋,他到浔阳再登庐山,决心在佛道等宗教中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超脱 。《庐山东林寺夜怀》正是写于此时 。
东林寺 , 在庐山西北麓 。东晋太元六年(381),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 。并创立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 。东林寺是江南浮屠名刹,晋以后的诗人学者,凡游庐山者大都到过此寺 。
诗的首二句,写李白离开浔阳城 (今江西九江市) 去东林寺的情景: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青莲宇 , 即指佛寺 。青莲花本产于印度,梵语优钵罗花 。清净香洁 , 不染纤尘,为释家所重 。又说青莲之叶形如眼目,用以比佛眼 。《维摩经·佛国品》:“目净修广如青莲 。”注云: “肇曰: 天竺有青莲花,其叶修广 , 青白分明 , 有大人目相 , 故以为喻也 。” 所以佛教视青莲如圣物 。李白曾自号“青莲居士”,将佛寺称之谓 “青莲宇”,即取其香洁清净 , 为佛所重之意,“青莲”二字实为佛之代语 。但此处“青莲宇”还另有含意 , 即暗喻此寺为当年慧远所成立“莲社”之地,并且后来的大诗人谢灵运,也确实在此寺中种过莲花 。慎蒙《名山记》云: “庐山有东林寺,寺始于晋慧远法师 。谢灵运为凿池种莲,师与隐者十八人同修净土社 , 缁素咸在,谓之莲社 。”
次四句写李白在寺中所见所闻: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东鸣不歇 。” “霜清”、“水白”是寺中所见; “天香”、“天乐”是寺中所闻 。写的是东林寺夜间所特有的景色 , 扣题目中的“夜怀”二字 。“霜清”其实是说钟上的月光如霜,月夜中钟声清冷如霜 。“水白”一方面是说月光照亮了溪水,泛出一片白光 。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在清澈的溪水中,映出一轮像白璧一样的明月 。这里点出“虎溪”大有深意 。虎溪是东林寺前的一条小溪 。相传慧远送客常至虎溪而止,过了虎溪,神虎就会吼叫 。一次他送陶渊明、陆修静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虎溪桥,溪旁神虎便吼叫不止 。三人相视大笑 。李白来到东林寺,自然会想到这则“虎溪三笑”的文苑佳话,可是现在除了东林寺清冷的钟声和虎溪水中白色的月光,那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文苑盛会再也不可能复现了,只有历史的陈迹可供人凭吊、叹惋 。寺中的香火絪缊,和尚做晚课的鼓钹梵呗之音在耳边缭绕,使得李白觉得仿佛是阵阵天香从空而降,天国的音乐在耳边奏鸣 。这氛围,立刻把他引进到佛教宗教的境界中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