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为什么要爬山,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四 )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 , 你家将有大灾 , 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 , 登高山,饮菊酒 。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 , 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50679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
重阳登高的由来农历九月初九 , 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重阳的风俗,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重阳登高 。
我们的先人将重阳看作是吉祥、长寿的节日 。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数最高数,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称农历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 。九月九日恰是“至数”相遇,两阳重叠,故而得名“重阳” 。
重阳节登高,一般认为始于东汉 。据《续齐谐记》记载,东汉年间 , 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 , 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 。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 。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 , 便纷纷登山避邪 。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于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这天 , 在自制的米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 。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 , 喜尝新粮的用意 , 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 , 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 , 里面装上茱萸 , 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 。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50679
重阳节为何登高赏菊?
金秋送爽 , 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
登高
在古代 ,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