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礼仪的文化内涵与意义,谈谈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1、谈谈餐桌礼仪的重要性?自古中国就是个礼仪之邦 。最早的餐桌礼仪在商代就出现了,有专门祭祀和进贡的“礼器” 。朝廷也有专门的“礼部” 。老百姓之间也崇尚“礼尚往来 。”
“餐桌礼仪”是一门很深刻的学问,它体现了一种儒家文化的传承,传播和精髓 。
比如,“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在餐桌礼仪上就很讲究 , 我们都是先给长辈先盛饭,在给比自己年幼的盛饭 , 最后给自己盛饭 。
再比如:从古至今很多重要的商业洽谈,重要决定,或是朋友间的相互往来,基本上都是和餐桌离不开的,所以餐桌礼仪至关重要 。
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吃有吃相,睡有睡相 。这里说的进餐礼仪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 , 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第一,入座的礼仪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 , 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 , 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 , 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 。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
第二 , 进餐时 , 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加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 , 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 , 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 , 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时喜欢用劲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 , 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 , 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 , 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有的人喝汤时,也用嘴使劲吹,弄出嗦喽嗦喽的声音来 , 这也是不合乎礼仪要求的 。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 , 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 , 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 , 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
第六 , 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 , 以调和气氛 。不要光低着头吃饭 , 不管别人 , 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 。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 。现在商海如潮涌,很多生意都是在餐桌上谈成的,所以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 , 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 。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