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萧红31岁英年早逝,死前遗愿:葬在鲁迅墓旁

萧红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然而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 , 却只活了31岁就英年早逝 。 在短短几年的创作生涯中 , 萧红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
然而萧红的一生 , 却充满了血泪与坎坷 。 从出生到去世 , 她未曾感受过来自家庭的温暖 , 因此对于温暖的家庭 , 有着一种渴望 。 萧红一生的幸事 , 是遇见了鲁迅先生 。 在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指导之下 , 萧红得以在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 。
萧红与鲁迅 , 他们亦师亦友的真挚情谊 , 令人感动 。

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萧红31岁英年早逝,死前遗愿:葬在鲁迅墓旁
本文图片

01
1911年6月1日 , 萧红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户姓张的地主家 。 萧红的童年过得十分不幸福 , 父母对她苛刻且冷漠 。 这种冷漠而畸形的家庭环境 , 让年幼的萧红内心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
父亲将萧红许配给富家公子汪恩甲 , 为了抗婚 , 19岁的萧红离家出走 , 逃到北平 , 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 。 因为衣食无着 , 一年之后萧红回到老家 , 被父亲软禁 。 但在7个月之后 , 萧红借机逃走 。
在哈尔滨的街头 , 萧红与未婚夫汪恩甲不期而遇 。 落魄的萧红为了生计 , 不得已和汪恩甲同居 。 不久 , 萧红怀孕 , 然而汪恩甲却在此时弃她而去 , 一走了之 。 因为汪恩甲欠了旅馆的钱 , 萧红差点被旅馆老板卖到了妓院 。
万般无奈之下 , 萧红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 。 裴馨园派青年作家萧军 , 前来哈尔滨搭救萧红 。 两人一见钟情 , 互相爱慕 , 走到了一起 。 萧红依偎在萧军的怀中 , 脸上浮现出劫后余生的笑容 。
在萧军的影响下 , 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 此时萧红大量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 , 对这位文坛巨匠心向往之 。
1933年10月 , 萧红与萧军合作出版了小说集《跋涉》 , 在东北引起强烈反响 。 但因为抗日反清的思想内容 , 引起了特务机关的怀疑 。 为了躲避迫害 , 两人离开哈尔滨 , 去青岛投奔他们的好友舒群 。
【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萧红31岁英年早逝,死前遗愿:葬在鲁迅墓旁】
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萧红31岁英年早逝,死前遗愿:葬在鲁迅墓旁
本文图片

在青岛 , 两人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 萧红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的创作 。 但是作品在当地无法发表 , 他们想到了一贯扶持文学青年的鲁迅 , 于是写信求助 。 收到鲁迅先生的回信 , 萧红高兴得跳起来 , 这极大地鼓舞了两人 。
1934年11月 , 舒群被捕 , 萧红和萧军不得不离开青岛 , 前往上海 。 到了上海后 , 两人在内山书店见到了鲁迅先生 。 两人向鲁迅介绍了东北的情况和自身的遭遇 , 鲁迅也给他们讲了上海的斗争形势和文艺界的情况 , 并答应帮助他们出版作品 。
谈话还在进行 , 这时许广平领着儿子海婴也来了 , 萧红与许广平一见如故 。 淘气的海婴 , 更是很快就和萧红混熟了 。 鲁迅得知他们的窘境后 , 临走还给了他们20元钱 。 许广平对萧红说:“见一次面还真是不容易啊 , 下一次不知什么时候再见了 。 ”
这次和鲁迅的见面 , 让他印象深刻 。 萧红没想到“他是病瘦到这样不成形” , 她给鲁迅写信 , 对他被敌人通缉和迫害表示气愤 。 鲁迅回信说:“我知道我们见面之后 , 是会使你们感到悲哀的 , 但这是自然的法则 , 无可奈何 。 ”
鲁迅把内心的苦恼都讲给萧红听 , 萧红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来上海这天了 , 创作没有任何收获 , 我不知道写什么 , 写出来给谁看 , 往哪儿发表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