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深度行业分析:从互联网医院发展建设到核心功能设计( 九 )


平台型会更多地考虑扩充自营医生团队和医生库 , 让患者能够更好地、及时地展开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有一个特点 , 预约了未来的一个完整的时间、或者定义聊天发送问题次数 , 次数结束咨询即结束 , 医生将给出答案 。 1.2即时型和预约型的差异
本质上来说 , 即时型的在线咨询业务 , 预约型的在线咨询业务(预约范围时间 , 或约定制定时间内完成交流、限定沟通次数等) 。 可能不是很熟悉实际运营的产品同学会觉得其实差异没有那么大 , 但是实际上从响应速度、医生回复质量等来说 , 其实并不是一样的 。
用户比想象的更加单纯 , 而且需求不同 , 有时候需要马上解决问题 , 有时候需要预约专家来咨询病情 。 是像笔者这样的多年互联网从业者 , 也会在确认疾病范围的情况下 , 选择靠谱三甲知名医生--主治医生以上来进行交流获取信息 。
1.3思路上的差异
①产品维度:
即时型 , 功能设计时 , 增加了字段 , 匹配方式;通过海量的在线医生 , 然后由患者预约 , 按照患者咨询内容在一定规则下进行分配 , 然后快速完成咨询 。
预约型 , 制定时间范围 , 医生在指定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处理 , 然后以处理完患者的疾病信息 , 给治疗建议、用药建议为主;如果医生没时间就会直接拒绝患者的咨询申请 , 如果医生有时间的话 , 就会接单 。
②运营维度:
患者和和医生的线上交流 , 和医院的关系维护 , 大概率是需要一个纽带的;一个引流或者医患核心交流渠道 , 进行后续商业变现 , 可以说是医疗领域核心的功能之一 。
即时型 , 管理医生和服务质量 , 运营核心指标是响应速度、医生接诊率、回复率;预约型 , 运营偏于管理医生的值班出勤、接诊率、回复率 。
2.普通疾病——低频 , 突发疾病——偶然 , 慢性疾病——长期
用户较少使用在线咨询功能的原因在于 , 普通疾病是一件低频的事 , 突发性疾病是一件偶然的事 , 慢性疾病是一件长期的管理 。 普通疾病和慢性疾病处理方案首要思考是要不要去医院 , 其次是不去医院有没有在线咨询工具能解决问题 , 选择哪一款工具?突发性疾病只能经济去医院或呼叫120 。
健康每个人都拥有却不会珍惜 , 只有经历过重大疾病才会珍惜 , 因此健康的意识和形态是需要逐步建立的 。 而不同群体患病情况不一样 , 白领容易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 程序员容易脱发、偶发性急症;工地上容易拉伤、砸伤、摔伤、长期重体力活带来的劳损(就想像俄罗斯方块一样) 。
3.在线咨询真实的运营情况
3.1在线咨询回复率:虚假--医生回复率很高 , 现实--回复率不足50%
很多刚入行的医疗产品会有一个误解 , 觉得在线咨询 , 可以做成在线实时问询医生 , 医生持续排班然后完后较好的在线咨询运营 , 并且医生回复率会很高 。
但是 , 实际上医生在医疗领域是绝对核心的资源 , 并且医生日常有门诊、治疗、病人管理、科研、科室管理等任务 , 在没有医院硬性指标的前提下 , 个人动力不足 。 相对而言 , 护士和基层医生会有更大的意愿度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
因此能够和病人实际上沟通的时间并不会那么多的 , 因此功能并不复杂 , 但是实际运营却很难像一般互联网产品一样做的那样非常精细化的运营 , 基本上以解决患者的问题为主 。
3.2在线咨询能让患者向专家咨询 , 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关于专家 , 其实专家时间更加宝贵 , 因此“服务质量”更加难以保障 。 相对于线下预约几周、排队几小时、沟通几分钟 , 在线咨询至少有一个前提就是能够相对充分地进行沟通 , 减少了较大的时间成本 , 较多的沟通 。 存在无法诊断的疾病 , 医生会让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再诊断 , 因为有一些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以后才能确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