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好父母就显得格外重要 。家庭教育对幼儿有什么影响呢?有专家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到了幼儿的一生 。现代社会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对幼儿早期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我努力工作就能让孩子成才,不会为孩子做什么事;也有人认为:教育方法应该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或同时进行;更有人认为父母在家里就应该给孩子做好一切,而不应该多费心思为孩子做什么事情 。
一、在家庭教育中,有必要从两方面着手
家长是幼儿园的第一任老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也是幼儿园教育中最主要的老师,所以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教育观,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幼儿,并把幼儿园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地履行一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中出现有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家长还应该关心和爱护班内幼儿,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他们创造条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二、对家长的要求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如果说儿童期是儿童探索生活、探索世界,进入社会、适应环境,初步形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健全人格和社会生活为基本发展目标的时期 。那么儿童期应该是家长培养孩子能力、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到初步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早期教育时期 。我们可以把幼儿期称为学生心理发展与情绪敏感期 。在幼儿阶段,如果父母不重视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就会影响到孩子成长环境 。因此,家长应主动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
三、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家校合作是良好的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必须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良性的沟通机制 。家长们只有真正理解了“家校共育”机制中学校与家庭责任的内涵,才能真正尊重儿童、支持儿童 。只有家长理解了幼儿园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合作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只有家园之间互相配合,才能真正做到幼小衔接阶段无缝衔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有:教师定期开展家访、家园互动日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幼小衔接孩子;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研究课题促进孩子发展等几种模式 。
四、努力构建家园互动机制
【家园共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应该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展机会,在这个机会中,家长应该是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是通过幼儿园的发展来获得经验 。”家长要重视幼儿园对家长职业的培训;家长要在育儿知识、经验方面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各种管理活动 。只有家长积极参与、支持幼儿园各种活动、幼儿园管理活动,才能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更好发展 。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在快乐中发展 。我们应该利用好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并把教育效果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幼儿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家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