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洛韦(valaciclovir),即盐酸万乃洛韦,是阿昔洛韦(acv)——无环鸟苷的前体药,并且具有与母体相似的抗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1] 。现将与伐昔洛韦治疗作用有关的主要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动物毒性试验及临床验证资料等介绍如下 。
文章插图
【新一代抗疱疹病毒药伐昔洛韦骆丹徐文严】 一、伐昔洛韦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由于伐昔洛韦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1、2型(hsv?1、2)的作用,故可用vero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本品对细胞的毒性及其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并与阿昔洛韦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伐昔洛韦的半数中毒剂量(tc50)平均>10μ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5μg/ml;阿昔洛韦tc50则为(5.31±0.32)μg/ml,tc02.5μg/ml 。提示伐昔洛韦对vero细胞的毒性比阿昔洛韦小46.9% 。病毒感染细胞的药物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伐昔洛韦对hsv?1、2型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略低于阿昔洛韦,前者ic50分别为0.086μg/ml和0.25μg/ml,后者ic50分别为0.09μg/ml和0.19μg/ml;但前者治疗指数分别为116.29和40.0,均高于阿昔洛韦,后者分别为66.38和27.95 。故从治疗指数角度而言,前者2项分别高于后者42.91%和30.13% 。空斑形成抑制作用亦显示伐昔洛韦的半数有效浓度(ed50)略低于阿昔洛韦,但前者治疗指数亦高于后者,其hsv?1高38.68%,hsv?2高22.50% 。总之,实验表明伐昔洛韦在细胞培养内对单纯疱疹病毒1、2型(hsv?1、2)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细胞毒性亦小于阿昔洛韦46.9% 。
二、伐昔洛韦对动物体内hsv感染的抑制作用[2]
实验小鼠腹腔感染hsv?1和hsv?2,感染后2h开始投药治疗,每日2次共7d 。结果表明:伐昔洛韦对hsv?1感染保护即ed50为(84.31±13.37)mg/kg,延长生命的ed50为>(134.67±92.39)mg/kg;对hsv?2分别为(82.20±1.13)mg/kg和(106.81±66.75)mg/kg 。而阿昔洛韦对hsv?1感染的实验结果分别为>(102.95±4.17)mg/kg及(147.31±74.51)mg/kg,对hsv?2则分别为(106.49±38.06)mg/kg和>(141.29±83.03)mg/kg 。说明伐昔洛韦疗效略高于阿昔洛韦 。就敏感性而言,两药对hsv?1和hsv?2两型敏感性相似 。延迟给药时间(如感染8h后给药)或增加病毒感染量,则因感染加重而降低治疗效果 。
据此认为对hsv?1、2感染者应早期给予伐昔洛韦,以此可降低小鼠死亡百分率,延长生活日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ed50低于阿昔洛韦,且hsv?1与hsv?2的敏感性相同 。
三、伐昔洛韦的药代动力学[3,4]
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地转化为阿昔洛韦,故其药理活性亦是阿昔洛韦的作用,因此有关的血浆浓度测定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均以阿昔洛韦为对照品 。
采用液相色谱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口服600mg伐昔洛韦片的11例自愿受试者的经时血药浓度均高于口服600mg阿昔洛韦的经时血药浓度,通过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对血药浓度经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非室模型,以统计矩计算各受试者auco→∞,发现伐昔洛韦药代动力学参数平均值为(22.33±5.26)μg·h-1·ml-1,而阿昔洛韦为(8.85±1.31)μg·h-1·ml-1;对两组参数配对检验结果表明:伐昔洛韦片口服吸收后的体内过程与阿昔洛韦有差异,其吸收速度快于阿昔洛韦,且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364.9±67.8)% 。
四、伐昔洛韦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2,3]
对灌胃及腹腔注射途径给药的nih小鼠及sd大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灌胃给药较高剂量组的动物出现竖毛、活动减少,所有死亡均发生于给药后2d(大鼠)及4d(小鼠)内,死亡动物的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内未见有明显病理变化 。经腹腔注射给药剂量较大的小鼠一般在24h内死亡,存活者可在24h后逐渐正常 。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伐昔洛韦片小鼠灌胃的ld50为3.75g/kg,95%可信限为(3.03~4.64)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92g/kg,95%可信限为(1.70~2.16)g/kg 。大鼠灌胃ld50为7.16g/kg,95%可信限为(5.44~10.26)g/kg 。应提出的是本品片剂与原料灌胃的ld50一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906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抗原阳性率变化
- 带状疱疹病毒性心肌炎11例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致Guillain-Barré综合征一例
- 带状疱疹并心源性猝死及急性心肌梗塞五例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 盐酸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比较
- 无环鸟苷与泼尼松联用治疗带状疱疹40例
- 生殖器疱疹较易复发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因是什么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G基因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