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结核七例

一、临床资料
7例均符合ara 1982年sle诊断标准,合并急性粟粒型肺结核3例,浸润型4例,男2例,女5例,年龄8~42岁,sle病程10~96个月,激素治疗时间为2~47个月,sle处于活动期2例,非活动期5例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1例为低热,另6例为高热,其中5例弛张热,除1例历经3个月逐渐出现弛张热外,其余均在15~30天内达弛张热 。6例有咳嗽咯痰症状,仅1例有盗汗,肺部体检3例粟粒型肺结核无特殊,其余可闻到湿啰音 。7例患者行血培养、痰培养、痰真菌检查及痰查抗酸杆菌(afb)多次,除1例查到过1次afb,另1例查到真菌菌丝外其余均为阴性 。结核菌素试验仅2例为阳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结核七例

文章插图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结核七例】 7例患者疾病经过相似,除1例外初期均按普通细菌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综合临床及化验资料分析,考虑发热均非sle本身所致,鉴于抗生素无效,痰真菌检查多次为阴性,遂考虑结核感染 。有2例入院时行x线胸片检查即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其中1例尚合并肺真菌感染 。另2例患者前2次x线胸片检查除报告肺纹理稍增多外,无特殊发现,第3次复查x线胸片时(2周后)方出现典型的分布均匀、密度一致的粟粒状结节影而得以确诊 。另3例患者前2次胸片分别报告“右肺外段感染”,“双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及“肺纹理增多” 。请呼吸科专家会诊,重阅胸片后,均被发现有结核的征象 。第3次复查时,1例胸片出现了典型的粟粒型肺结核改变,1例出现了浸润型肺结核改变,另1例胸片仍不典型,但经抗痨治疗证实 。7例经足量四联抗痨,其中1例抗痨45d体温才开始明显下降,另1例15d体温不降,转院后继续抗痨,但仍死于粟粒型肺结核 。其余体温分别于7~26d明显下降 。抗痨总疗程均达1年至1年半 。有1例于抗痨后20d面部蝶形红斑加重,另1例于4个月后再发蝶形红斑,且皮疹逐渐增多泛发,复查igg由13.4g/l升至26.1g/l;ana由1∶20上升至1∶160 。2例激素用量均不变,停异烟肼后皮疹逐渐消退 。7例患者经抗痨治疗证实合并有肺结核,对此我们的经验是:1当发热及咳嗽、咯痰不能用sle本身解释,而痰真菌检查阴性且强有力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时,要考虑到可能合并结核 。2x线胸片在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本组病例均为从发热→抗菌治疗→真菌培养→痰培养→摄片,若一开始即摄片并请专家会诊,一般不会误诊 。此外初期胸片无特殊发现时,应定期复查,本文有5例均是第3次复查胸片时才出现典型的结核征象 。37例sle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肺结核均为急性粟粒型或浸润型肺结核 。4对于sle患者抗痨治疗显效较慢,抗痨应足量足疗程,如1例经抗痨后45d体温才开始明显下降 。5警惕异烟肼诱发狼疮的问题,本组有2例可能有此现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