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2年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gf)以来,大量研究证明egf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egf能刺激效应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细胞分裂促进因子[1,2] 。银屑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角朊细胞过度增生和分化异常,因此银屑病与egf的关系被广泛研究 。有资料表明银屑病表皮中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异常[3~6] 。我们检测和比较了寻常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晨尿中egf的含量 。
文章插图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3例,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5岁(12~71岁);其中进行期16例,静止期17例 。脓疱型银屑病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22.9岁(4.5~32岁) 。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及新入院的患者 。检测前两周内无内服、外用药物史 。正常对照组17例,系我院健康职工,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37.5岁(23~62岁);与寻常型银屑病组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接近 。
2.检测方法:应用放射免疫饱和分析法测定晨尿中egf含量 。试剂盒购于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仪器用西安262厂生产的pc-fj-2003/50g γ放射免疫计数器 。以各标准管沉淀物的放射性计数(b)与总放射性计数(t)之比(b/t)计算相对结合率 。用egf标准浓度(0~8.1ng/ml)为横坐标,b/t%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3.标本收集:取晨尿1ml,于-20℃保存待测 。
二、结果
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egf检测结果见附表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组晨尿中egf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其中进行期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及静止期组(t=5.09,p<0.01),而静止期组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脓疱型银屑病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但与寻常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29,p>0.05) 。我们对2例进行期和2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皮损好转后复查了egf含量,结果均有降低[(疗前/疗后)41.1/10.3ng/ml、28.5/8.7ng/ml、89/50.6ng/ml和42.7/31.6
ng/ml] 。
附表 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晨尿中
egf含量(ng/ml)
组 别例数±st值*p值正常人179.31±6.59--寻常型银屑病3323.57±20.652.76<0.01 进行期1637.71±21.025.31<0.01 静止期1710.26±7.110.40>0.05脓疱型银屑病526.34±14.423.83<0.01 *与正常人组比较 三、讨论
以往的研究证实银屑病表皮中egf及其受体表达异常,提示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组晨尿中egf含量明显高于静止期组及正常人组,但静止期组与正常人组无显著性差异;寻常型组与脓疱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这两组结果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经有效治疗,皮损趋于消退时,晨尿中egf含量也随之下降,提示皮损消退与尿中egf消长相一致,推测尿液中egf含量与银屑病皮损的形成有关 。
【银屑病患者晨尿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检测】 文献[5]报道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表皮中egf和egfr含量升高及分布异常,经有效治疗皮损消退后egf及egfr含量减少,分布趋于正常 。本文所测晨尿结果与此相类似 。我们注意到,文献[6]报道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表皮中egf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而静止期则与进行期无显著性差异 。这种变化趋势与本文结果不一致 。这或许是尿液中egf含量变化早于皮损中的变化,也可能是皮损受累面积大小不一致所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银屑病患者白细胞流变性和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sICAM-1浓度的变化
- 银屑病和皮炎湿疹患者血清唾液酸的测定
- 银屑病伴蕈样肉芽肿一例
- 银屑病的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的初步探讨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观察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析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4及CD54分子的表达
- 银屑病患者青霉素和丹参治疗前后微循环改变
- 银屑病患者体外T淋巴细胞对白介素8的化学趋化功能
- 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总RNA水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