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眼病操作手法什么特殊要求】 眼区穴位血管丰富、周围组织疏松,极易引起肿胀,因此眼区的穴位有别于四肢、胸背的穴位,治疗手法也不同,进行手法操作易引起球后出血,不利于疾病的观察与治疗 。历代医家都不主张在这些穴位施行手法,特别是强烈的补泻手法 。对于眼区穴位,只要求轻度提插法进针,小幅度、轻慢捻转,拔针时也应缓缓地捻转退针,切不可迅速拔针 。尤其对晴明、球后两穴位,它们都通过眼眶边缘刺入眼球后部,进针较深,易刺伤血管及眼眶深部组织,造成出血或其他事故 。因此要选用细针,进针时可采用夹持进针法,刺入时应针身垂直,如遇阻力,不可勉强进针,得气后,可留针10~30分钟,起针时应轻提轻退,切勿用力过猛,起针后迅速将消毒棉球按压在皮肤原针刺部位上约3~5分钟,以确保无球后出血 。对于球后出血,首先应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心理,可用绷带加压包扎局部12~24小时,并口服三七片等,2~3天后可用热敷促进吸收,一般出血在2~3周后可自行吸收,无特殊不良后果 。

文章插图
对于远道穴位,可根据病情,采用“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 。对于机能亢进的眼病,应“实则泻之”,使用强烈而持久的刺激,留针时间长,每隔5~10分钟,需将针捻转一次 。对于机能衰弱的疾病,要“虚则补之”,应用强烈或轻的刺激,不留针或留针时间短 。对于初得病或初次针灸的患者,应用轻度或中度的刺激,留针时间要短或不留针 。对于病程长或针灸次数多的患者则反之 。对于小儿或体质过弱者,不宜过强刺激,并且留针时间应短或不留针 。
同时应注意眼周及头面部穴位禁用灸法 。
对于三棱针皮下放血,应局部用75%的酒精消毒后进行,刺时动作要快,不宜过深,防止过分伤害身体组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针灸治疗哪些眼病疗效较好
- 睑缘炎应该如何治疗
- 怎样诊断和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
-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有哪些治疗方法
- 治疗白癜风复方中药体外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 来可得脂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疗效观察
-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口服伊曲康唑外用采乐洗剂等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1例
-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复方蛇草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