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机心理疾病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哪些心理冲击

面对肺炎疫情可能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 ,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联合心理学院、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于1月29日正式开通了华南师范大学“心晴”热线面向社会提供电话心理咨询及微信端网络心理辅导服务 。
【疫情危机心理疾病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哪些心理冲击】自“心晴”热线正式开通以来 , 短短两日就受了三万多人的关注 , 每天有800多名求助者通过微信端进行求助 , 上千名求助者进行了在线心理健康症状评估 , 其中20多例有迫切需求的求助者进行了一对一的电话心理咨询 。

疫情危机心理疾病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哪些心理冲击

文章插图
从这两天“心晴”热线的求助信息来看 , 民众面对疫情表现最普遍的是恐慌、焦虑等情绪症状 。关于这个方面许多心理学家和专业机构已专门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应对策略 , 今天我们想重点讨论的是面对疫情我们应及时关注那些原本就存在一定程度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 。肺炎疫情的不断发酵会好像“扳机”一样激发原有的心理症状或使症状不断加重 , 必须要引起我们充分的关注与应对 。
那么 , 肺炎疫情对于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看对于一些原本有着某些心理疾病的人群 , 他们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部分内容参考了SARS心理健康行动联盟编制的《SARS安心手册》)
疫情危机心理疾病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哪些心理冲击

文章插图
1、广泛性焦虑症
这是心理热线中最常见的求助者 , 这类人群容易因疫情的心理压力而引起焦虑症状复发 , 常会出现经常提心吊胆、常有不安的预感 , 对自身躯体和内脏情况过分关注 , 容易激动 , 注意力不集中 , 或失眠 , 心理不断担心冠状病毒可能会影响到自己 。经常表现为过分地关注有关疫情的各类消息 , 容易受到各种媒体的心理暗示 , 抢完口罩抢双黄莲品服液 , 过分担心自己或家人是否受到影响 ,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 恐慌焦虑 。
2、恐怖症
尤其是合并广场恐怖症人群 , 原本到人多的地方就容易惊恐发作而不敢出门 , 现在可能担心冠状病毒感染产生异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 , 更加不敢出门 , 或出门后因压力大 , 心情紧张 , 更易导致惊恐发作 , 需要随时带药在身上 。
3、强迫症
该人群本来的症状就是怕脏 , 常常要洗手洗很久 , 现在可能碰到什么东西就害怕有冠状病毒而洗得更频繁更久 , 而导致双手脱皮或皲裂 , 严重者不敢出家门 , 反复检查 , 清洁和消毒加重物品 , 不敢跟人说话 。
4、疑病症
此类人群本身就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 , 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 , 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 , 常不足以消除人群的固有成见 。因而疫情的各类信息会让人群不断怀疑自己已经感染了冠状病毒 , 并描述自己出现肺炎相关症状 , 比如鼻塞 , 咳嗽 , 发烧等 , 虽然体温测试显示体温正常 , 但他们会不断期望去医院做检查 , 又怕去了医院增加患病风险 , 导致内心冲突严重 , 症状加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