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纠纷解决最快的方法 装修纠纷案例分析

七个涉家庭装饰装修纠纷典型案例、法律提示


装修纠纷解决最快的方法 装修纠纷案例分析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0月17日,北京西城区法院召开涉家装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新闻发言人魏立新以及法官韩楠、田晓昕、徐澜涛共同出席 。通报会发布典型案例、介绍签订家装合同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回答媒体提问 。以下内容摘自通报会现场实录 。

背景介绍:
“当前装修市场尤其家庭装修领域,
施工方随意增减项、
工程进度拖延、
装修材料以次充好等情况时有发生,
当遭遇这些装修乱象、需要诉诸法律维护权益时,作为法院裁判重要依据的合同往往因签订时的“缺陷”给消费者带来许多困扰 。
七个典型案例
一、远离“杀熟”——签订书面合同
典型案例
小王对门邻居家在进行室内改造装修,小王几次串门去看觉得效果还不错,正好自己家里也打算装修,于是跟正在施工的包工头商量,口头约定让包工头以包干价格21000元改造小王家的客厅 。
但是,在支付了约定好的10000元定金后,包工头仅让工人拆除了现场玻璃隔断,就以现场有增项需要增派人手为由要求先支付剩余工程款,否则就让工人停工 。小王不同意预先支付,包工头和工人就再也没有出现,无奈之下小王只好另外找人完成了改建工程 。
法官提示
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家会面临很多“契约行为”,装修也是如此 。一般双方达成装修意向后,会签订书面装修合同,以约定装修内容和装修条款 。
实际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出于怕麻烦,或者想省钱的目的,愿意找“熟人”装修,或者找路边施工队装修,或者找为正规公司打工的包工头装修,就像案例中的小王一样,想用较少的花费取得较好的装修质量和效果,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直接将装修交给包工头去做 。从诸多案件看,这种选择多为日后发生纠纷埋下“伏笔” 。由于此类装修多为口头约定,很少签订书面合同,不仅装修质量无法保证,后期维权也存在诸多困难 。同时,消费者和装修队单线联系,在缺乏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熟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推诿扯皮的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则面临装修时劳心劳神、维权时费时费力的尴尬处境 。

装修纠纷解决最快的方法 装修纠纷案例分析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二、细致入微——明确工程项目
典型案例
郭某将自己家的装修交给了北京某建筑装修公司,签订合同价款为67500元,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详细的施工内容 。
装修完成后,装修公司却把郭某诉上了法庭,理由是在装修过程中双方口头协商,增加了酒柜、鞋柜等项目,郭某均未给付相应费用 。
郭某认为,双方约定的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就不存在增项的问题,自己也就无需再多付款 。法院经审理认为,合同虽约定装修工程采取包工包料的承包方式,但在合同附件预算明细中已列明施工项目,因此,郭某应当支付双方在施工中认可的新增项目的工程款 。
法官提示
“包工包料”等装修方式只是装修行业的惯用说法,消费者仍要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装修内容,明确哪个地方做,哪个地方不做,即弄清楚“包工包料”到底是包什么工、包什么料 。
具体而言,要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列明工程项目关键信息:
一是要明确装修范围 。无论是选择哪种“包”的方式,都要明确装修公司提供哪些商品和服务,甚至赠送哪些、附条件提供哪些等等,尽量详细地写在合同当中,明确提供装修服务的范围,避免装修过程中产生分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