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智能时代下的自身进化。( 二 )
但是深度工作对大多人来说是很难的,更常见的工作状态是与深度工作相对的「浮浅工作」: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 。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
「浮浅工作」的情况很常见 。
比如,学习的时候开着电视写作业,写一会儿作业,瞟一眼电视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作业没写好,电视也没看好,状态很差 。
02
为什么我们容易被不相关的事情干扰呢?
因为这符合最小阻力原则 。
最小阻力原则是说:
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
当我们决定好好做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的脑子总是不听使唤,里面塞了很多无关的想法,接着会不自觉地打开微信、淘宝等各APP刷起来,然后就停不下来了......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去做更容易做的事 。
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各种APP之间随意切换,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 。通常一天下来,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对我们一点儿用都没有的事上 。
就算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脱离了工作或是学习目标,但是这种多任务切换会带来注意力损耗 。
2009年,明尼苏达大学商学教授索菲·勒鲁瓦(Sophie Leroy)发表了一篇论文——《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Work?),并提出一个叫“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的效应 。
意思是说:
“ 当你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 。”
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 。“
简单来说,就是一心二用会让我们的注意力混乱,表现变差 。
文章图片
03
用意志力来达成「深度工作」可靠吗?
为了避免「注意力残留效应」对我们的影响,顺利进入深度工作,我们就需要避免在多任务之前频繁切换 。可这很难做到 。
我曾经试图用意志力来排除干扰,但效果却不咋样 。
就像你无数次在放假前给自己安排一堆计划,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于是,我们就会在心里怪自己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 。
但《自控力》一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 。意志力不是无限资源,而是像肌肉一样,会疲劳 。
而且,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难的决定都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 。
比如,下地走走比躺在床上要难一点儿,那么下地走走就会比躺在床上要消耗更多的意志力 。
当你不断在一件难的事和一件容易的事之间做选择,就会不断消耗你的意志力 。直到把意志力耗尽,你也就屈从于各种诱惑了 。可我们一天之中有数不清的选择要我们去做......
所以,想完全依赖于意志力来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很难 。
更好的办法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原则 。
04
两个好用的工作原则
每个人的工作原则或者说工作习惯都不一样,但有两个原则值得一试 。
双峰原则:
把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
这种「分割时间」的方法比较适合我们上班族 。
比如,每天规定好固定的时间段,不玩手机,不刷社交网络,完全不受任何干扰,进行深度工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为什么有些人工作很努力,成绩也出色,但却得不到领导重用
- 本文转自:上海长宁“夜以继日”“白加黑”“连轴转”“不眠不休”……自上海本轮疫情开始后这...|这些天,长宁这些医务工作者的朋友圈刷爆了……
- 当面试官问「你能加班吗」是想问什么?怎么回答能加分?
- 促发展、保安全 | 紧盯企业需求的重点,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
- 日子很长,要笑着,慢慢地走!(深度美文)
- 当代最凶猛流行病,70%职场人正陷入「职业倦怠」
- 促发展、保安全|紧盯企业需求的重点,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
- 自媒体 那个大二女生,靠「抖音」赚了70万。
- 你知道微信页面上站着的人是谁吗?(深度好文)
- 经理想上副总位,提议给总监送礼,结果被总监痛批,工作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