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数代都城,统治者又是不同的民族 , 因而过起年来 , 无论是形成内容还是风俗习惯,都比别的地方丰富得多 , 年关的时间也较长 。一般说,进入腊月到了“腊八”就算进年关了 。
一般年前的准备阶段有二十多天,自“腊八”至除夕,这些日子里北京人是很忙乎的,即所谓“家无虚丁,巷无浪辈”,街上的行人脚步似乎也加快了 。
腊月市
一进腊月,市面骤现繁荣,这是一年内的特有市?。?叫腊月市 。先是卖咸肉(即腊肉)和粥果的,为“腊八”做准备 , 如核桃、枣、柿饼、栗子、乾菱角米等等,还有各色野味,大佛花等 。过了初十,开始卖卫画门神、挂千、金银箔、烧纸、窗户眼、天地百分等等 。二十日以后,以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是为“祭灶”准备的,二十五日以后,卖芝麻橘、松柏枝等物,为除夕之夜做准备,货物齐全,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的涨高,京师谚语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 。
唐花
腊月间进宫的鲜花是在暖房里培养出来的,也叫“薰花”,明代以牡丹为主 , 清代时又用金、铜等作为陪衬 , 红黄相间,更为艳丽 。后来,不仅作为贡品,官宦之家亦互相馈赠 。
隆冬腊月花农甚为辛苦,需昼夜不停地摊火,保持温气 , 培养诸花,据说此法始于汉代 。后来除花之外,又增加了青韭、蒜黄、冬葱等鲜嫩蔬菜 。可笑的是起初皇宫内不许用这类鲜菜进贡,更不许用来供佛,说这些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 。
窖冰
腊八那天,京城各河开始打冰,内城御河所起之冰贮藏在“内窑” 。太液池所起之冰 , 贮存在“雪池冰窖” 。各护城河之冰,都在就近河边土窑存放 。待夏季出售 。
晚清时打冰已不限于腊八,一般冬至“三九”期间即可 。据记载,打冰之俗起于周代 。“周成王命凌人(打冰人)斩冰”,纳于凌阴(冰窖) 。可见此俗历史悠久 。上世纪五十年代,什刹海边上依然能见到打冰的 。打得整整齐齐的大冰块 , 从岸边坡路上拉走装车,送往冰窖 。
春联
在祭灶的这几天中,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写春联 。文人墨客在街边巷口放一小台售卖春联,旧称桃符 。一般都当场书写,以图润笔 , 春联的内容基本上是送旧迎新之意 。
春联 , 一般都用红纸,唯有内廷及宗室王公府邸,照例使用白纸,再圈上红边蓝边 。
门神
北京居民的大门口,除了门框上贴春联之外,还要在门扇上贴门神 。门神有两位,一位白脸,一位黑脸,都是甲胄执戈 , 悬弓佩剑,威武非凡 。有人说这两位是神荼和郁垒 , 有人说这是秦琼和尉迟敬德 。其实谁也不是 , 只是“门神”罢了 。
记得 , 每逢大年三十下晚,我和街坊小伙伴从杂货铺取20张财神爷画 , 挨门挨户喊:“送财神爷来喽!”各家各户有给钱的,有给棒子面豆馅饽饽的,有给馒头的,有给块肉的,给人家一张财神爷,拿走钱或物,再去下边门户 。有时喊半天,人家也不开门,也不理我们,我们气急了,喊声:“送火神爷来了!”喊完立马就跑了 。
卫画
杨柳青的年画很有名气,由于地属天津,所以北京人称它为“卫画” 。一进腊月 , 各繁华地区就支棚搭席,如东四、西单、鼓楼前摆摊卖年画 。还有一种串街卖画的,用大包袱一背,沿街唱卖,唱得好听悦耳清晰喜人 。
腊八儿
明代时,于“腊八”之前数日 , 就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晨再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等煮粥 , 叫“腊八粥” 。粥熟后 , 供在先祖面前及门窗、圆树、井灶之上,然后全家皆食和馈送亲友 。有地位的人家,熬粥用米是皇宫内赏赐的,因而这天也叫“王侯腊” 。到清朝又有所发展 , 还要用百果雕刻出人物等等,以显其巧 。到了晚清,更是花样繁多 , 除了熬粥更加精致以外,还用染了色的桃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和红糖、葡萄干等把粥的外观恣意点缀,使其更加华丽 。但是不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等,说是用了以后会伤口味 。初七夜开始制作,天亮时粥就熟了,供先祖馈友不得过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什么人适合吃大豆卵鳞脂,优思益大豆卵磷脂适合哪个年龄段的人食用,主要功效是什么?
- 学历档案放在哪里,大学毕业后档案应该存放在哪里?
- 石榴靠什么传播种子,石榴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 手表男的戴哪只手更好,男生手表应该戴哪只手
- 发糕的做法,发糕怎么做好吃又嫩 做发糕有哪几种做法
- 印度可以取几个老婆,哪些国家可以一夫多妻制度
- 花的品种和分类,花有哪些种类?
- 阳性人员要注意哪一些食物,新冠阳性患者吃什么
- 室内设计要学哪些,室内设计要学哪些
- 拖延症对身体会有哪一些主要的危害,拖延症的后果真的很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