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是指哪个月,腊月是指几月( 四 )


后来的雍和宫熬粥很出名,因为它是用一个能容纳数石米罕见的大锅熬粥,并且皇室还特派大臣前往监制 。
民间互送腊八粥的同时,还送“激白菜” 。这是刚入冬时腌制的 。
各家于这天腌制“腊八蒜”,剥蒜浸入醋中,到年三十吃饺子时食用,醋香蒜碧 , 别具风格 。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 , 也称蜡月 。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传统民间俗称的“腊月” 。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 。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又叫“腊月”呢?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 , 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 。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
之所以叫“腊月” , 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 。“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 。相传早自周代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个月举行“岁终之祭”,亦称“腊” 。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 。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 。汉代后 , 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 。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 
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周或秦汉时期 。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 。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民俗专家介绍 , “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 , 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
腊月是指哪一个月份
腊月是指农历的十二月份 。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 。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 。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 。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 。汉代应劭的作品《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 , 汉改为腊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 , 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都要举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
农历,又称夏历、汉历、华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 。主要历法规则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 , 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杉扑憔龆?。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 , 指导农业等事 。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 。
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的起点,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为平年 , 不置闰 。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将第一个不含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