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的目标,科学领域哪几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三 )


1、应熟悉领域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熟悉幼儿操作和观察的要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选择的观察对象特征要突出,结构性要强 。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准备相应的材料,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
2、应关注幼儿活动中的状态,鼓励幼儿积极地提出问题、参与活动、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步骤及记录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发现及过程 , 展示自己的多种作品,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提问应有针对性,并以适当的追问引发思考和进一步的观察、实验和操作改进;适时引发幼儿的讨论和争论;依据幼儿的观察经验和语言表达方式,适当地进行总结和提升;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多用“你能行”“让我们一起试试”“你想用什么办法”“你说呢”等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 , 给幼儿营造出积极鼓励的环境氛围 , 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建构经验 。
3、应启发幼儿将获得的科学知识与周围的生活现象建立联系,寻找和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科学经验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设计相应的游戏和探索区角,使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得以不断延续 。
4、应创设能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环境,支持幼儿自发的科学探索活动 。选择幼儿身边看得到、摸得着、感兴趣的事物 , 在各班的教室内设置科技区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大量的材料 , 供他们观察、操作,并不断充实和更换材料 。环境氛围应具有安全感,投放的材料应当安全、卫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
5、应指导幼儿尝试使用归纳法、对比法、分类法、综合法等整理自己的经验 。启发幼儿将操作过的材料、观察到的现象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出规律,让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思维训练的过程 。
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
内容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领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及其中的事物,以便幼儿将对科学的认识与自身的亲身经历相联系 , 对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活动进一步拓展,从而扩充经验、加强理解 。依据《指南》精神,我们科学领域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重以下内容:
1、生活化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幼儿的生活、游戏密切联系,又围绕生活环境的变化展开,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材料 。
2、表现性和展示性
幼儿的科学探索和制作过程应以墙饰、记录表、口头作文等方式进行展示 , 以帮助幼儿表述、反思、交流(包括面向家长、社会的展示交流) 。
3、可操作性
实验的选择、科技小制作的设计、制作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也应立足于幼儿的操作能力水平 , 确保每次制作活动都能成功 。
4、可体验性
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幼儿对实验、制作活动的成功体验,对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对趣味和获得的乐趣的体验 。
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
幼儿科学学习的评价必须关注探究的兴趣、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能力,以及活动是否在探究的情境中进行,应通过观察幼儿在真实情境和模拟情境中的问题意识、表达能力、操作水平和专注程度来评价幼儿的发展,进而关注学习品质的学习和发展 。
1、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
贯彻由“教会”到“学会”的活动设计理念,关注幼儿自主的选择和学习过程 , 关注幼儿对学习方法的体验和感悟 。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指导方式:更多地创设有一定教育意图的活动资源环境,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行为;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去发现、学习、交流;适时介入活动过程,指导幼儿观察、操作和记录,帮助幼儿总结所获得的活动经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