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的春节有那些习俗( 七 )


如今的“腊八粥” , 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 。
喝了这给年“送信儿”的“腊八粥”,老北京这就步入了过年的日程 。购吃食,买新衣,备年货,规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儿的到来 。
细心的同事还指出,这“送信儿”还有另一层意思:自腊八节这天起,“放账的开始收账 , 欠债的必须还钱” 。如此 , 既给那些放账的一个讨债的理由,又给那些欠债的提个醒儿,别死赖着不还,难不成还要把这账熬成隔年饭?出来混迟早要还 , 最好年前一把还清,也好一身轻松过新年 。
腊八这天,老北京人也不会忘记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备在大年初一时吃饺子佐食,这蒜就俗称“腊八蒜” 。
日子一年年过,这熬“腊八粥”与腌“腊八蒜”的习俗 , 在如今的北京城还很盛行 。
我这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腊八 , 尝到了老北京送的“腊八粥” 。浓稠的甜粥,裹着老北京过年的第一缕香味儿 。
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
腊月二十三 , 是老北京人过年帷幔的真正拉开 , 俗称“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经的“大年”不远了 。
这“小年” , 在老北京民俗里有个“二十三糖瓜儿粘”的说法 。所谓“糖瓜儿”,就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糖果 。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爷给哄开心了 , 在玉皇大帝跟前“口儿一甜”,便给这家人家带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说,那糖瓜儿是拿来粘住灶王爷嘴的,以糖封口,见了玉帝干脆一言不发,防他言多必失 。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日”就是大扫除,不过可不像我们学生时代扫扫地、擦擦窗那么简单 。老北京除了彻底清扫屋里屋外平日扫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网,还有换年画,粉刷糊裱墙壁等工作要做 。
“糊窗户”的景象,现在在北京市区怕是很难再现了 , 所以策划部的同事建议改成“擦玻璃”得了 。老北京四合院儿都是木窗户 , 过年前得糊上白净的新窗纸,窗户上还要贴上“福”字、窗花、剪纸,挂上“吉祥结”之类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艺品挂件 。
遥想当年家家户户红艳艳的景象,过年的热闹不难想象 。而这天的最重要环节 , 就是给自家的各道门上贴上红纸黑字(金字)的春联 。春联一出,年的氛围就顿时浓烈了 。
“炖大肉”、“杀公鸡”、“发面”、“蒸馒头” , 一天一项,是这工程浩大的过年倒计时中,香喷喷的环节 。在那饮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诱惑 。这种让身心温暖的追求 , 是我儿时活色生香的记忆,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减肥为本的年轻人,不知还能否体会 。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 , 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必须提前做好 。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 , 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 。
除了刀 , 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 。这么多禁忌 , 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 。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
大年三十儿,“熬”一宿
大年三十儿是过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积聚和准备,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狂欢” 。不过在含蓄沉稳的老北京这里,这“狂欢”因为京味儿的家常质朴,而备添实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