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怎么读


悼怎么读

【悼怎么读】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很少有“悼词”一类的文体,如郁达夫的《悼词》(1907),就只有寥寥数语 。而且,这是一个以叙事为主的文体,没有过多的内容与笔墨 。关于悼的文字资料其实也很有限 。而读《悼词》,更多是要结合文本进行思考,然后才能判断其含义和意义 。要阅读一篇文章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作家来说 。我们对文章中一些细节与语义的理解会影响对文本的理解:首先它与作品作者所处时代和经历有密切关系;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作者会注意到作品表达的态度及其与其他文本的关系;再次,要在对作品内容与主题的理解上做出选择(如作者为什么会想到以这种方式表达);最后,作者还要在文本之外寻找可能存在的读者的互动联系 。
一、文学作品中的“悼”
在文学作品中,除了悼念这个概念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词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送别词“十年生死两茫茫”、《古诗十九首》中的悼念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 。这些词大多表现出对逝去亲人、朋友等人的哀悼之情 。有的词写给自己心爱一生亲人、朋友等人;有的词写给自己心爱的爱人、朋友等人 。“悼”字虽然没有感情和直接动词表达复杂多义的含义,但也是一种情绪表达和情感表达 。这些词表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特定背景下与特定环境中具体体现出来的一种情感表达 。我们读这些作品就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作家自己真实而又深刻地感受到他们自己与家人、爱人、朋友等他人之间有着深厚而复杂的感情连接与情感诉求 。
二、了解作者写作动机
有些文章写来写去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或者作品是他的自我表达 。比如有一篇关于“三言二拍”的随笔 。作者用“三言二拍”来表达他的爱与恨:“读过《三言二拍》之后,我被它的悲凉所打动,再读它时,又会被它所表达出的真挚而感人的感情所感动 。”如果只是为了纪念一位老人或名人而写追悼会上的悼词,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文章本身 。作家不会让一个人活在过去,只有自己才是活在当下 。所以作者用“三言二拍”来表达自己对其爱恨情仇或者人生悲剧或成功人士生活上追求美好理想时自然是非常恰当的 。而且这篇文章也是为了纪念一位逝去却又活得很美好(活得很精彩)的老人 。
三、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关系
“文章之所为,是为了抒发情感 。然而,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则要结合主题,结合作者对当时时代的了解(如在民族危机爆发之前的思想和文化状况)、情感状态(如在革命战争时期,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要了解当时国家生活的状况及革命前后社会状况,尤其是对革命后的社会现状有所了解 。他也要明确当时所处阶层与社会舆论环境 。同时,也要从作品中看到当时一些文人的思想倾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