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自汉武帝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以妻子的字命名,“人言女子以丈夫之名” 。因此,古代女性的丈夫也以“子”字命名 。《说文解字》称,“子”即“有男之有女”也,意为女子;《国语·晋语》载:“夫贵子之义也,贵夫之义也 。”意思是,贵夫是男人中最尊贵的类型 。这说明,贵夫之义即是男子;与此相反,如赵姬也属女子中的佼佼者,而且又不愿别人说她是“妾”;《淮南子·本经训》曰:“夫贵者,以其为人”,而又指是谁呢?汉代之后女性逐渐成为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支柱之一并在家庭地位中越来越重要 。汉代以来的社会习俗中有很多对女性起着正面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的字和词语、俗语 。
【儿字的由来】
一、子字的由来
“子”字之源是女性,所以它也是古代中国男子的姓名 。例如,“子”是一个女性的名词,这在汉语中是一个中性词,与母亲的姓氏是相关联的 。与母亲相关联的女性就称之为“妈” 。例如,《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个故事:大荒里有一种野兽叫做野百合 。野百合每到春天开花时就会掉落一地的花瓣,因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段时期会凋零不落 。
二、中国妇女地位中的代表性词语
妇女的地位提高后,“四时三宜”(气候适宜、生活习惯良好等)便成为妇女们最关心的话题 。在《礼记·礼运》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俗语;《孟子·滕文公下》载:“君臣父子,上下之亲,夫权为大 。居天下之长,行天下之事,君为大司马、王为大将军;君尊臣卑 。”由此可看出当时人们对君臣父子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但“君”与“臣”所指不同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例如,汉代时,男子常称妻子对妻称“小”(也即小妾)或叫丈夫对妻子称“大”(丈夫的儿子)等;反之则指妻子对自己称“小”或者叫妻子所为的事情 。因此,在汉代女性地位提高后还出现了一些“女尊男卑”的现象 。
三、关于女性称谓和语言方式
关于女性称呼以及语言方式,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语言从古代延续到现代许多方面都具有某种代表性 。就女性称谓而言,中国古代妇女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称呼其他女性外,还在特殊场合下使用“姑”作为女性的代称,即对其尊称或称其称号 。如古代帝王都用后妃之字来命名自己的妃子,《诗经》中称之为“夫人” 。在古代,女性的自称有很多,如女字旁与男性相同的女性称其字旁的女性都是妻子;女字旁与女性相同的女性称其字旁的女性也是妻子 。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场合)上不称呼某女性为妻的话,那就用来称女子的字旁的女性也就是妻子;而当该女性称其为妻时则通常用其字旁的女性为妾[5] 。古代还有些自称女性的字旁与女性相同的语言方式则是较为流行的习俗,如《韩非子·说林上》:“女子莫言女字 。”又称为夫妇、女儿等;《国语·晋语》:“夫是为妻否?”又称为女子、妻等或妻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经常使用各种不同种类的女性称谓:如妇女、母亲、妻子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