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曾经密不可分的她们在分离后终于找回了自我( 三 )


其实 , 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 , 安揪并没有摆脱母亲控制的快感 , 更多是感觉自己是个坏女儿 , 心理压力特别大 , 感到很内疚自责 。
每次分别去美国上学时 , 安揪既痛苦又很窒息 。 康妮非常绝望的表情 , 让安揪很愧疚 , 很想留下来 。 但安揪知道 , 这是自己能离开的唯一一个机会 。
“我只能推开 , 没有别的选择 。 所以我没有权利哭 , 没有资格哭 。 ”
尽管脱离与妈妈这段不健康关系给自己带来痛苦 , 但这也是安揪自己成长的开始 。
而康妮在这个脱离的过程也很煎熬 。 她承认 , 自己其实也需要情感上的断奶 。
在这个“断奶时期” , 康妮是这样描述的:“真的想到揪心啊 , 不能想 , 不能看包括房间里的东西 。 ”、“那边我认识的老师给我发安揪参加活动的照片 , 先哭 , 哭个稀里哗啦的 。 ”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曾经密不可分的她们在分离后终于找回了自我
本文图片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经历三次分离 。
第一次分离是出生时 , 婴儿与母亲肉体上的分离 , 但此时情感依赖还存在 , 精神上依旧是母婴共同体 。
第二次分离是在大约六个月的时候 ,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分离与个性化”阶段 。 分离是身体上再次明确分离 , 而个性化是心理上的分离 。
第三次分离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段 , 可以说是从三岁一直持续到十八岁 , 甚至还要更久 。 这是个体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 去寻找自己的主体感 , 一种“这是我的世界 , 我要说了算”的主体感 。
可以说经历分离是遵循子女成长的规律 , 也是完整亲子关系的必经之路 。
康妮与安揪这种密不可分的母女关系终究还是会走向分离 , 共生幻想 , 也只是幻想 。
康妮与安揪的母女关系的分离 , 也是顺应了各自的心理发展和当下状况的改变 。 这也是成为成年人后的我们与父母都会经历的阶段 。
作为子女的我们长大成年后 , 在外出上学、上班、成家这些阶段中 , 慢慢地从父母生活中脱离出来 , 亲子边界从相互渗透到彼此分离 , 形成明晰的边界 。
同时 , 成年后的子女 ,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感情上 , 对父母的依赖需求都大大下降 。
而经济上的独立 , 让子女拥有的话语权也在增加 , 家庭权力结构也从单边权力到平等分配 。 亲子关系会从从前的父母单方面管教 , 变成双相的、平衡的、彼此互动的关系 。
这些变化 , 也会让彼此的亲子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
这都需要父母与孩子去察觉 , 并对彼此的相处模式做出调整 , 来让这段亲子关系能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
否则 , 在彼此都已经变化的现在 , 还是用着过去的方式去相处 , 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 只会让这段关系僵持住 , 带来冲突与矛盾 。
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过节时对于回家这件事情抱着矛盾心理的原因 。
想回家看看父母 , 一家人团聚;
但回家之后又总是会吵架 , 年轻人觉得父母说的自己不想听 , 父母觉得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 , 总顶嘴 。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曾经密不可分的她们在分离后终于找回了自我
本文图片

03
分离后的成长
弗洛伊德说:“孩子成长的主要动力 , 来自与父母的分离” 。
子女长大成年 , 其实是发展出分立的自我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 ta需要去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在哪里 , 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些 , 都需要ta与父母分离 , 也需要父母允许分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