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曾经密不可分的她们在分离后终于找回了自我( 二 )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把出生后2—6月成为共生期 , 婴儿在这个时期处在与母亲一体的状态 , 这有助于母亲理解婴儿需要什么 。
在这个时候 , 一体融合的母爱是婴儿存活下来的重要保障 。
但在6个月后 , 婴儿会逐渐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妈妈不是自己 , 自己也不是妈妈 , 开始离开母亲的安全基地向外探索 , 最终实现分离个体化 , 也称为分离与个性化”阶段 。
如果在这个时期 , 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 , 母亲不能以适应婴儿发展的方式允许分离 , 过度保护、控制 , 仍然维持着与婴儿的融合状态 , 会给婴儿带来被吞没的创伤 。
而被吞没的婴儿可能无法发展出正常的自我界限 , 被支配、受控制的恐惧和愤怒深深地压抑在心中 , 同时也被摧毁了学会主导自己世界的能力 。
康妮为安揪安排好了一切 , 学业 , 工作 , 生活 , 什么都为她准备好了 , 这是一种过度保护 , 也是一种过度干涉、控制 , 让安揪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试错的机会 , 失去了探索自我的机会 , 也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
在安揪的青少年时期 , 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她觉得自己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思考的能力 。
在大学时期被问到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 , 她羞于说出口 , 看到同学真心地喜欢他们自己的专业时 , 安揪觉得无地自容 , 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
安揪觉得“我跟衡中孩子有一个共同点 , 都一直在被管理 , 从来没有时间和空间思考自己要什么 , 从来没思考过我做每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 等到开始思考了 , 模式已经形成了 , 很容易丧失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兴趣 。 ”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曾经密不可分的她们在分离后终于找回了自我
本文图片

02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曾经密不可分的她们在分离后终于找回了自我】在愧疚与痛苦中分离的母女
从上大学开始 , 便是安揪与康妮真正分离的时刻 。
慢慢长大的安揪 , 开始因为找不到自我的位置而迷茫恐惧 , 割裂感贯穿了她的青春期 。
她觉得自己的位置应该更高点 , 但妈妈与家人却说她应该更低点 。
在这种内外矛盾冲突中 , 她想要去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 于是想要从妈妈全方位的包围圈中突破出去 , 从妈妈规划好的轨道中脱轨 , 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
青少年时期的安揪 , 她的很多抗争 , 都被妈妈和家里人“镇压”下去了 。
安揪试过说自己不学习 , 把自己锁进房间里 , 却引来了全家的“批斗会” 。 安揪说:“大家都来批评我 , 我也没有因此换得什么理解 , 反而大家对我更苛责 。 ”
去了美国上学 , 让安揪有能力 , 也有了空间去与这段融合的关系抗争 , 与妈妈分离 。
拒绝去妈妈租的房子吃饭 , 参加学校里的新生活动 , 冷处理与妈妈的关系 , 慢慢地与康妮实现了分离 , 强行斩断了母女之间共生一体的连接 。
后来 , 康妮放弃陪读 , 回了北京 , 才让安揪自己在国外度过一段不那么窒息的时光 。
母女关系在此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 “换个赛道”的安揪慢慢在自己的人生中去试错 , 去探索 , 寻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
回国后的安揪没有做所谓特正经、特挣钱的事 , 而是不停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 去动画公司 , 去当网红 , 拍视频 。
康妮也慢慢意识到 , 安揪是自己的女儿 , 但不是自己克隆出来的 。
康妮:“妈妈给孩子的爱和教育 , 到一定程度是OK的 , 但如果超过那个度 , 可能就成了她的瓶颈甚至天花板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