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力越强越当不上领导?别骂“没伯乐”,4个潜规则说透了( 二 )


第二种是“神秘论” 。 凡是能当上领导的人 , 必有过人之处 。 但是 , 他们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 又说不出来 , 知其然 , 不知其所以然 。
第三种是“做人论” 。 凡是能当上领导的人 , 他们精通人情世故、工于心计 , 善于讨好、巴结上级 。 而能力强的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 他们不走人情 , 不讨好领导 , 不给上级喜欢 , 自然就升不上去 。
第四种是“贵人论” 。 凡是能当上领导的人 , 都是被上级“欣赏”的人 。 能力再强 , 人缘再好 , 业绩再突出 , 位置也有了 , 机会也来了 , 但是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贵人) , 你也白搭 。 王八看绿豆 , 对上眼了 。 同事们看不上的人 , 符合上级的“口味” , 能人一大片都不提拔 , 偏偏提拔了上级“喜欢”的人 。
为什么能力越强越当不上领导?别骂“没伯乐”,4个潜规则说透了
文章图片
第五种是“交易论” 。 下属的升迁是由上一级决定的 。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 “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 。 要让上级说你“行” , 没有利益可不行 , 不跑不送 , 原地不动 。
行走职场 , 步入江湖 , 江湖之水 , 深不可测 。 人在江湖 , 身不由己 , 能不能当上领导 , 不是自己说了算(除非你创业 , 花自己的钱当老板) 。 只要给别人打工 , 评价权和提拔权就要交给上级 , 这种现实常常给人一种“奋斗的无力感” 。 命运并非把握在自己手里 , 而是掌控在别人手里 。
【二】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辩证关系 。
提拔为副职领导 , 可能注重他的某一方面的业务能力 , 比如 , 分管技术的副总;提拔为正职领导 , 就不能注重他的某一方面的优势 , 而要考察他的综合素质 , 工作能力只是考察的一个方面 。 简单地说:领导素质是水果 , 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种水果 , 比如是苹果 。 狭义的能力 , 就是苹果;广义的素质 , 就是水果 。 苹果只是一种口味 , 但不能满足所有想吃水果的人 。
在职场上 , 大家常说的“能力强” , 一般指的是狭义的“能力”概念 , 比如 , 某一方面的工作能力 。 工作能力 , 其实是可以细分成很多工作能力的 , 比如 , 销售业务能力、表演能力、专业能力、技术能力、文字能力、操作能力 , 等等 。
举例说明:你写代码的能力很强 , 但是管理能力不足 , 适合当工程师 , 未必适合当总裁;文字写作能力高超 , 但是情商不高 , 可能不适合当办公室主任;你的车技最强 , 你可以去跑比赛 , 不一定非要当运输公司总经理;你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一 , 月月是销冠 , 如果不善于带团队 , 可能就不是一位好的销售总监人选 , 等等 。
还有一个方面 , 不同层次和高度的领导 , 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标准也不一样 。
举一个例子:
选一位车间主任 。 业务能力权重占80% , 管理能力占20% 。 他能带领几十个工人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
选一位厂长 。 业务能力权重会下降至10% , 管理能力还是20% , 经营(战略规划)能力上升到30% , 选人用人的能力占到40% 。 厂长要管理几十个车间主任和几十个部门经理 , 厂长的任务不是指挥工人车好零件 , 而是指挥好部门经理和车间主任 , 定好方向 , 抓好经营 , 工厂才能兴旺发达 。
为什么能力越强越当不上领导?别骂“没伯乐”,4个潜规则说透了
文章图片
选一位集团公司的董事长 。 战略眼光占30%、用人能力占30%、坚忍不拔的性格占到40% 。 董事长作为企业的领路人 , 他的职责是定好战略发展方向、谋划发展措施、选好人才、管理中层、防范风险、激励队伍、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