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深度好文!清华心理学教授:我们终会找到意义( 三 )


·创造一些成功的经验
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发言可能确实容易紧张 , 那就从熟悉的人开始 , 从室友、朋友和愿意听你说话的人开始 , 慢慢习惯有听众的演讲并反复练习 , 积小胜为大胜 。
04.
“越长大越孤单?
我们可能误解了成年人的友情”
很多人对于友情的理解 , 其实还停留在早期孩童时的理解 , 也就是友情的第一个要素——快乐 。
小时候我们与朋友没有复杂的社会契约关系和责任 , 大家一起相处很开心便成为了朋友 。
渐渐地 , 大家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 , 有的去其他城市求学工作 , 朋友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感受到的快乐就遇到了挑战 , 维系友情的因素变得难以为继 。
心理学|深度好文!清华心理学教授:我们终会找到意义
本文图片

但其实 , 友情形成的心理机制还有两个其他非常重要的因素——互惠和支持 。
互惠也就是朋友间的互相帮助 , 所谓“在家靠父母 , 出门靠朋友” , 当人成熟之后 , 互惠互利可能会取代快乐成为一种维系友情的因素 。
而除了看起来有一点“功利”的互惠 , 长期的支持是朋友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价值 。
即使是“诤友” , 他可能不会带给你很多快乐 , 甚至会提出一些让你生气的建议 , 但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你变得更好 , 他们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支持你、成全你 。
成年人与小孩的区别就在于 , 后两者只有在心理成熟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意识到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我们并不是朋友变少了 , 而是朋友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
既然如此 , 我们也应该试着转换视角 , 而不是始终抱持儿童时期对于友情的理解和期待 。
05.
【心理学|深度好文!清华心理学教授:我们终会找到意义】“人这一生最大的资本 ,
就是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我们常常会感觉 , 选择太多 , 反而容易焦虑不安、纠结痛苦 。
这其实是人的认知特性 , 叫做选择悖论 。
人类的经历和认知能力是有局限的 , 我们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选项的所有信息 , 然后作出最佳选择 , 所以往往会感到没有把握 。
同时 , 人类还具有一种“第一满意”的倾向性 。 我们遇到了一个满意的选择 , 我们就会接受它 , 而不是苦等下一次更好的机会 。 比如在择偶上 , 人们很多时候会倾向于作出第一满意的选择 。
但当我们同时面临多种选择时 , 刻在DNA里的倾向性不起作用了 , 我们必须在所有机会之间作出选择 , 这就会让我们无所适从 。
心理学|深度好文!清华心理学教授:我们终会找到意义
本文图片

那么 , 当我们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 , 我们可以怎么办?
·顺应第一满意原则
此时此刻 , 你觉得做这个选择会让你快乐 , 至少当下你觉得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 那你就去做 。
喜欢上了一个人 , 那就大胆去追求 。 等待自己变得更优秀的那一天再表达爱意 , 可能早已错失了机会 。 如果被拒绝 , 可能只是说明两个人不合适 , 继续寻找那个合适的TA也为时未晚 。
道法自然 , 顺应天性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学会次优法则
追求最优选择没有问题 , 但我们也面临着得不到/实现不了的风险 。 如果真的得不到最优 , 次优也是很好的选择 。 毕竟 , 人生中有很多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和左右的 , 一味地只追求最好 , 可能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
·悦纳失败
很多人无法作出选择的深层次原因是害怕失败 , 无法接受“选错的后果” 。 这样一来 , 我们就拒绝了很多可能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