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气功与精气神( 五 )


当然,提倡“节欲保精”并非绝对禁欲 。绝对禁欲,不但不符合生理要求,而且功底浅薄的练功者也很难做到 。“精满则自溢”,若无一定的“练精化气”之功夫,亦会自然而泄 。绝对禁欲非但无益,还会引起阴阳失调的流弊 。特别对已婚的青壮年练功者,过分强调禁欲,还会造成身心不快,情绪不安等思想负担,影响正常的练功,有的甚至中途而缀,不能继续练功 。况且一意禁欲还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如确实需要较长时间的练功而禁欲,也必须在夫妻间作必要的解释、商榷 。这样双方配合,才能提高练功效果,使双方都获得幸福 。因此,欲求养生练功者,对性生活要正确地自觉控制,恰当掌握,既不能纵欲过度,又不可绝对禁欲;既要“节欲保精”,又可适当调和 。但总的精神还是“节欲保精”,不是“绝欲保精”,关键在“节欲”二字 。因此,练功“节欲保精”是使练功深化的有利保证 。否则“精”伤太过,气从何而来?所以,精、气有时同时并论,其理如此 。
人身精气至要 。《老子想尔注》说:”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 。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 。”将人身比喻是“精车”,人身精气应充养培育,而要达此目的离不开“一” 。“一”,与《老子想尔注》同时代的《太平经》(于吉神书,即道家《太平经》,此书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为部,每部十七卷)有解释云:“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 。此三者,共一位也…… 。三者相互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这是解释《老子想尔注》所谈“欲全此功无离一”的“一” 。说明精、气、神三位一体,互相为用,不可分离,人要想得到长寿之道,就应当爱护注重精气神,意思是说精气神三位一体,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所以人身比做“精车”,要很好地运转,要运转就得要练功行气,只有这样才能精气神更好的“相互为根” 。这就是说,“精”既然落在人身(“精落”),就应载运营养周于全身(载营) 。但如何“载营人身”呢?这就要用功法的动力使精气神融为一体,发挥这三者的作用 。《太平经》又云:“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 。”“混沌”二字本为世界未开辟以前之象解,“人本生混沌之气”就是先天胚胎之祖气,由此才有先天之精气,此气尚未完全成熟,但已经有了精气神的基础,以此进一步发展、变化 。人落生以后,这个先天原有的祖气接椟后天不断发展、变化、成长,所以说“气生精”,在练功来说就要练气化精 。这个“气生精”的“气”指先天祖气,而“生精”的“精”指后天之精微,也就是以先天之气生化后天之精 。精气既生,就要练化精气以生神,所以又云:“精生神”,练神生明,达到了“神明”阶段,即《老子想尔注》所说的“神成气来”,这时真气充沛,即能更好地“载营人身”,就是说真气加强了,才能“载营”精气运转于全身 。这些作用的加强,都是精气神的“相互为治”、缺一不可的作用 。所以人要长寿,就须炼精气神的“载营”之功 。上面引证道家的著作,是使进一步了解精气神,分之为三,合之为一“欲全此功无离一”的真正意义就在三位一体上,这是先天转后天的功法,说明精气神在练功时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道家著作的内容写法有时确实难懂,甚至内涵深奥,短期内无法理解,有些名词亦很生疏,没有一定功法的人也很难体会,只是感性认识而已 。随着练功的不断深化,就会加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上面所谈的“神生明”应该怎样理解呢?神和明二字分开来讲,“神”是微妙难穷,即难以捉摸,藏着无限的精神能力;“明”是光亮、清楚、聪明,作灵解,是指敏捷的心理活动 。“神明”简而言之,就是生命活动力的体现 。精气神非常充沛,人当然会灵敏聪明,有无限的活力,所以说“神生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