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血CD40L表达增加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cd40l在sle患者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10例活动期sle、10例缓解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l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结果 活动期sle组cd40l表达在抗cd3单抗刺激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缓解期sle组t细胞在抗cd3单抗刺激前的cd40l表达在正常范围内,在刺激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sle中cd40-cd40l途径存在缺陷,为进一步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单核细胞血CD40L表达增加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免疫复合物造成的器官和组织损伤 。自身抗原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th)在病理性自身抗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而th细胞通过cd40-cd40l连接作用于b细胞,从而诱导b细胞活化、增殖,产生从igm到igg的抗体[1] 。为了研究cd40-cd40l途径在sle中的作用,我们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对10例活动期sle、10例缓解期sle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在抗cd3单抗刺激前后的cd40l表达进行了分析 。
材料与方法
(一)患者:活动期sle患者10例,平均年龄40岁,均为女性;缓解期sle患者10例,平均年龄45岁,均为女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分类标准[2] 。正常对照组20例,取自献血者 。
(二)主要试剂和仪器:fitc标记的抗cd40l、抗cd25抗体,tritc标记的抗cd3单抗,正常小鼠igg(sigma公司) 。细胞洗涤液为含2%灭活小牛血清和0.01%nan3的pbs,0.15mol/lrbs溶解液,含0.8%戊二醛固定液的pbs 。
稀释液:peg6000 40.0g,naf 10.0g,na2hpo4·12h2o 101.5g,nah2po4·2h2o 10.0g,nan31.0g,用蒸馏水溶解后加至1000ml,用g3玻璃滤器过滤,室温保存 。
流式细胞计数仪为epics型(美国coulter公司产品) 。
(三)细胞培养: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经ficoll-hypaque液分离,在37℃,5%co2中培养,培养基含rpmi1640,10%小牛血清,160u/ml青霉素和链霉素 。1×106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在1ml培养基中单独或与抗cd3单抗共同孵育6h、24h、48h 。
(四)流式细胞术分析:取50μl细胞悬液,分别加入fitc标记的抗cd40l、抗cd25单抗各20μl,在对照管中加入正常小鼠igg 20μl,混匀后置4℃30min,用pbs洗3次,弃去上清液,加固定液0.5ml,
尼龙网过滤后进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 。
(五)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
结果
1.在未经抗cd3单抗刺激时,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40l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缓解期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在经搞cd3音搞刺激6h后,3组的cd40l表达均增加,而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见表1.
表1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l在搞cd3单搞刺激前后的表达(%)
分组例数刺激前刺激后±stt值*p值±stt值*p值正常对照组200.89±--3.98±1.28--sle患者活动期1018.04±2.106.50<0.0125.24±2.875.53<0.01缓解期101.25±0.201.93>0.0516,52±2.023.40<0.0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2.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d40l表达在经抗cd3单抗刺激6h后就显著增多,24h达高峰,到48h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 。而缓解期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在6h达高峰,至48h已接近正常 。与cd40l不同,活动期sle患者cd25(tac)表达与缓解期sle患者、正常对照组在48h内较相似(表2、3) 。
表2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经抗cd3单抗刺激后的cd40l表达(荧光道数)
分 组例数时间oh6h24h48h正常对照组2051.5±17.4128.6±65.898.2±27.970.2±25.7sle患者00000活动期1075.4±20.9187.2±64.3198.4±87.2111.8±39.8缓解期1053.1±16.3178.4±50.9112.8±25.978.9±22.3 表3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经搞cd3单搞刺激后的cd25表达(荧光道数)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