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情转归与家庭情境因素关系的探讨

国内外的研究业已证明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加重有密切关系[1,2] 。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银屑病病因研究[3]的启示,我们认为家庭是患者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心理活动过程尤其是情感过程的主要刺激源 。为了解家庭环境对本病的影响,我们从1995年3月至1998年3月对86例银屑病患者家庭情境因素与其病情转归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

银屑病病情转归与家庭情境因素关系的探讨

文章插图

【银屑病病情转归与家庭情境因素关系的探讨】 一、资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86例均系门诊接诊的初发、皮损广泛、呈进行期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男45例,女41例,均已婚 。年龄22~45岁,平均28岁 。病程15~30天 。均未经过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
2.调查内容及方法:1从家庭成员情感状态、对患者态度、生活行为方式、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经济状况、居室条件、职业等方面自拟问卷24项由患者填写;笔者走访证实后按评价标准分别判定和统计出良好、一般、差3组例数 。2在抗炎、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应用维生素等一般治疗条件下,50天后分别观察不同家庭情境因素组别中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 。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
3.评定标准:
家庭情境因素:1良好:夫妻感情基础好,关系和睦,极少吵闹;家庭成员对患者理解、同情、关切;家庭气氛和谐宽松;夫妻一方大专以上文化;无不良生活行为习惯;饮食结构合理;经济较富裕,居室条件好;对职业满意 。2一般:夫妻感情基础较差,但关系尚可,每2~3个月争吵一次;家庭成员对患者理解、同情,但关心不够;家庭气氛较严肃;夫妻一方嗜烟或酒;饮食结构欠合理;夫妻一方中专或大专文化;经济状况和居室条件尚可;对职业基本满意 。3差:夫妻感情基础差,关系紧张,每月吵闹4~6次或闹离婚;家庭成员对患者责备、埋怨、漠不关心;全家几乎呈隔离状态;夫妻一方或双方有不良行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夫妻双方文化层次低;经济状况和居室条件一般或差;无业或职业不满意 。
4.疗效判定:治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或留色素斑,瘙痒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 >70%,无或自觉轻微瘙痒;有效为皮损消退30%~70%,轻度瘙痒;无效为皮损消退< 30%,瘙痒未减轻 。
二、结果
家庭情境因素良好者与差者治愈情况(见表1)进行χ2检验,χ2=4.56,p<0.05;家庭情境因素一般者与差者治愈情况对比,χ2=3.17,p>0.05;家庭情境因素良好者与一般者治愈情况对比,χ2=0.23,p>0.05,差异无显著性 。
表1 经治疗的银屑病患者病情转归与家庭情况因素关系调查表
组 别例 数治 愈显 效有 效无 效良好3023520一般3525532差2110632 三、讨论
家庭情境是银屑病患者身心环境的主要方面,不同家庭情境因素作为现实的对象能刺激患者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 。而无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作用个体,通过心理—生理的中介作用[4],可产生正性或负性效应 。本文观察显示,家庭情境因素良好的银屑病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家庭情境因素差者,说明重视该因素有益于银屑病的防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