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桥本甲状腺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桥本甲状腺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36岁,于1996年2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用泼尼松治疗后病情缓解 。当泼尼松递减为每日50mg时出现口角向右轻度歪斜,左眼睑轻度下垂,舌向左不灵活 。四肢活动自如,仅感双下肢乏力,随后出现发热,唇、眼睑不能闭合,张口及吞咽困难,流涎,四肢酸软无力,尤以双下肢为甚,不能行走,并呈进行性加重,无肌肉及关节疼痛 。尿蛋白(++),于1996年9月住院 。患者1994年2月颈前两侧出现鸡蛋大小包块,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经治疗后包块缩小,近半年包块又增至拇指头大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桥本甲状腺炎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文章插图

入院时体检:体温37.8℃,呼吸20次,脉搏70次,血压16/11kpa(1kpa=7.5mmhg),神清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无突眼;甲状腺ⅱ度肿大,质韧,未触及硬结,无压痛 。心、肺、肝、脾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两耳廓、耳周及颧颊部见暗褐色斑 。嘴及眼裂增大,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表情呆板,额纹消失,流涎不止;舌居中,舌运动不灵活 。四肢对称性肌无力,活动受限;双手握力减退,蹲困难,不能独自行走 。面部及四肢皮肤痛觉、触觉减退,跟腱反射、膝跳反射及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和(或)消失 。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44×1012/l,血小板78×109/l,血红蛋白104g/l,白细胞7.8×109/l,中性粒细胞0.76;尿蛋白(+++),抗核抗体1∶320阳性,核型为斑点型;血沉87mm/1h,尿酸434μmol/l;igg 26.5g/l,c3 370mg/l;游离t3 0.04pmol/l,游离t4 4.5pmol/l,促甲状腺素58.64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0.39,甲状腺微粒体抗体0.42,甲状腺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检查结果为双侧甲状腺轻度肿大,吸99mtc功能大致正常,甲状腺形态不规则,提示为桥本甲状腺炎所致 。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无异常 。肌电图检查结果:①左右面神经支配肌呈中至重度失神经损害;②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损肌电图改变 。脑脊液常规检查除葡萄糖增高(8.26mmol/l)外其余均正常,其它有关检查无异常结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