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过分娇惯的独生子女易患癔病

【专家过分娇惯的独生子女易患癔病】 如今的独生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和老人呵护 。对独生子女太过娇惯,让孩子过分追求享受等,都会使其心理太过脆弱而出现心理问题 。

专家过分娇惯的独生子女易患癔病

文章插图
10岁的东东平时娇生惯养,一次因为考试没有考好,挨了父母的批评后往地上一坐,两眼眨动,就四肢抽动起来 。送到医院后做了全身的体检和脑ct扫描,并未发现异常,在住院期间也并没有再出现抽动的现象 。医生诊断为“癔病”,随后通知第二天出院,但当天晚上,东东又开始出现四肢抽动、两眼发直的现象 。医生只是给他推注了20毫升生理盐水,并告诉他这是特效药后,东东立刻停止了抽动,不一会儿就和医护人员有说有笑 。
四岁半的珍珍,早上和妈妈说:“我只能说两句话了 。”随后就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两眼呆滞,无论怎么喊其名字也不回答 。送到医院做了全身体检和脑电图检查,一切正常 。住院期间珍珍一会儿说胸闷,一会儿又晕了过去,最后考虑为“心因性疾病” 。经实施暗示心理治疗,逐步恢复正常 。
据苏志暖介绍,癔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躯体化疾病的转换 。由于孩子存在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出现心理问题后不能很好疏通,就会通过躯体表现出来,而且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会抽搐,有的会肚子痛,有的会肢体不适……通常是他们有过什么样的体验和感觉,就会表现什么样 。
据介绍,儿童癔病多见于5岁-10岁的女孩,并且发病的年龄越来越小,多是因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过分溺爱,使其形成任性自私、好显示自己的性格 。患儿受到某些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发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与年龄因素有明显关系 。学龄前儿童癔病的发作形式以情感爆发、躺地打滚、哭闹或抽搐等,以引起父母的关注 。每次发作后要求便得到满足,从而反复出现类似发作,使异常行为模式固定下来 。儿童癔病症状易变化,易受暗示,发病突然,消失也快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