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就在「咨询室」附近,具有潜在影响这个咨询的可能性 。那不如明确地承认他们存在,你和来访者都会在这个空间体验到更多的稳定感 。
5,创造性地利用家庭 。
无论如何,「家庭成员近在咫尺」这个事实本身,一定会对咨询造成影响 。与其否认,不如从中发掘一些可利用的价值 。——比如,这样就可以即时获得家庭成员的反馈 。这一点怎么用,取决于具体的流派 。也许是时候开发一些新技术了 。
(获得家庭成员反馈的干预应用一例:《心理干预的经济学丨反馈实验006》,第3个干预)
另一方面,假设家庭成员偶尔感受到他们参与到咨询里,对咨询有推动作用,他们对咨询的态度很可能会更正向 。这是一个良性的正反馈循环 。
6,承认现实条件的制约 。
尽管解释了这么多,可能还会有来访者觉得不服气:「咨询本来是我一个人的事,干嘛要扯上家人?为什么不能我自己说了算?」如果你不得不在家里做咨询,同时还相信自己应该一个人说了算,那你可能是没法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现阶段,我还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我在有些方面不得不忍受家人对我的限制 。」
(毕竟,「搬出去住」大法,解决一切烦恼 。)
很无奈,很失望,但这就是现实 。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是可以拿出来和咨询师讨论的 。
7,警惕与来访者的「共谋」 。
有经验的咨询师都知道,咨询关系的重要议题,往往在建立设置最初就有所显现 。假如你的来访者始终没办法和家人取得合作,预示着这可能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在咨询里解决 。当然,要有合适的时机 。不一定非要来访者马上面对,但咨询师要心里有数,不要对问题视而不见 。
「假如跟家人提起咨询让你感觉到有压力,可以暂时不做 。但我希望和你讨论一下这件事给你的压力本身,你觉得可以吗?在你准备好的时候 。」
有时咨询师会出于照顾来访者,或是怕麻烦,或是太想留住这段咨询,轻易接受了来访者的一些特殊设置 。这就意味着认同了来访者的某些假设:「他的家人就是没法沟通」,「她只能背着老公做咨询」,「他不能大声说话,因为父母就躲在门外」 。网络视频咨询尤其可能制造这样的复杂性 。一定程度上的妥协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面退让 。至少让这些议题可以说出来,被看到 。否则不但会影响咨询关系的稳定性,咨询师也在暗暗地与来访者「共谋」,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我同意,你们家的情况太难搞了,我们最好别碰它了 。」
8,妥协的底线 。
说到对设置的妥协,从家庭咨询的经验来讲,有一条底线,就是不能和来访者一起说谎 。有的来访者为了应付家人,要你伪装成他的同事、朋友,有的希望你用权威的身份帮他影响家人 。还有来访者要你一起圆谎,换取家人对咨询的合作(比如,谎称咨询「不收费」) 。这时候坚决不能松口 。
实事求是,直面问题,这是咨询应有的态度 。否则一方面会让咨询关系变质,另一方面还可能影响到咨询师的职业生涯,产生伦理和法律风险 。
以上说的,也都是一些可能性的探讨 。说到底,网络视频咨询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充分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有些来访者会说:我就是只能瞒着家人做咨询,就必须承受他们时不时的干扰,这就是条件,我也不接受讨论 。假如你非要我讨论,那我不来了 。——这种情况大概也会有,我接触的咨询师里,有人觉得也可以接这种咨询 。他们对网络设置下的不稳定性有更高的耐受力,更多的处理技巧 。也好,只要心里有数,咨询师做到什么程度,可以有自己的定位和边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药物和心理咨询对于抑郁症治疗的作用
- 哪些人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 恋爱心理咨询:女友总是“作”,是我给的安全感不够吗?
- 做了心理咨询,就一定能把问题解决了吗?
- 心理咨询:遭遇了婚姻背叛后,我感觉自己抑郁了……
- 孩子|儿童心理咨询: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缺位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什么影响?
- 恋爱心理咨询:女友因为我打游戏跟我闹分手,怎么哄都不行,该怎么办?
- 婚姻心理咨询:闪婚后发现彼此很合不来,该坚持还是放弃?
- 躁郁症|心理咨询:情绪忽高忽低,行为疯狂,警惕躁郁症!
- 恋爱心理咨询:不稳定的恋情,分分合合,让人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