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这些变化 , 一方面是跟弟弟妹妹出生后 , 父母减少对大孩子的关注有关 , 另一方面跟大孩子内心害怕爱被弟弟妹妹夺走的恐惧、不安有关 。
一个家庭系统中 , 新成员的到来必定会影响这个系统的平衡性 。 弟弟妹妹未到来之前 , 大孩子在家庭中一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 内心会觉得“爸爸妈妈只爱自己一人” 。
弟弟妹妹这个“竞争者”的突然出现 , 往往会让大孩子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 非常恐慌 , 甚至出现退行行为 , 变得比之前更弱小、更“幼稚” , 比如本来可以一个人睡 , 突然不敢一个人睡了;本来已经不尿床了 , 突然又尿床;本来学习还可以 , 突然学不会、考不好了 , 需要父母经常督促;经常生病、容易受伤……这些表现都是潜意识里渴望获得父母更多关爱 。
02
关于是否要提前跟大孩子商量二宝的到来 , 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师徐文娇老师认为 , 父母要不要生二胎 , 是父母自己的决定 , 不是大孩子的决定与责任 。
二宝是父母自己的孩子 , 是夫妻之间的决定与责任 , 二宝不是大宝的孩子 , 也不为大宝而出生 , 大宝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去承担二宝是否出生的选择 。
最好父母自己做选择 , 但同时也尊重大宝在家庭的地位 , 提前告知大宝TA将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存在 , 让大宝接受这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做好心理准备 。
此时 , 父母可以告诉大宝对TA的爱不会因为二宝而减少 , 但更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大宝在之前的人生经历中体验到的是“父母只爱我一个” , 这个信念将被二宝的到来打破 , 新的信念“父母爱弟弟妹妹 , 也爱我”还未建立 , 也还未被经验到 , 大宝自然既想相信父母所说的 , 又心存怀疑 。
所以 , 父母既然承诺对大宝的爱不会因为二宝到来而减少 , 那么在二宝出生后的前两三年里就需要对大宝做到 , 这样大宝才真的确信“弟弟妹妹不会抢走我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爱我” 。
二宝出生后 , 父母需要明白:爱二宝是父母自己的事情 , 不是大宝的事情 , 大宝可以爱也可以不爱 , 大宝爱弟弟妹妹 , 是因为TA爱爸爸妈妈 , 而顺带爱爸爸妈妈的孩子——弟弟妹妹 。 然后在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中 , 有了情感链接 , 而发自内心地愿意照顾、呵护弟弟妹妹 。
03
很多父母渴望做到公平、公正 , 对两个孩子均分爱 , 但这很困难 , 一是因为两个孩子本身就存在着客观差异 , 如何“均”才能“公平”呢?这“均”的标准太过繁杂 , 也难以让孩子真正的认可;二是孩子想要的是“完整”的爱 , 而不是被“均分”的爱 。
在对待两个孩子时 , 不需要平均分 , 而要独特 , 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 有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爱 , 也明白自己是独立个体 , 各自不同 , 无需处处与对方比较 。
一般而言 , 在二宝出生的前两三年里 , 父母越认可大宝 , 越尊重大宝 , 越爱大宝 , 大宝越愿意友善对待二宝 , 跟父母一同照顾、爱弟弟妹妹 , 甚至有些父母会发现 , 大宝二宝很亲密 , 二宝比较信任、依赖大宝 , 大宝也有了做哥哥姐姐的担当 。
而若大宝与二宝关系越亲密 , 二宝越是崇拜大宝 , 觉得大宝很厉害 , 也想模仿、跟随大宝 ,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 这就促进了二宝的成长 。 大宝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依恋、被信任、被崇拜的美好感觉 , 也更愿意帮助、指导二宝 , 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 甚至自豪感 。
当然 , 两个宝贝的相处中 , 大宝和父母都会面对一些挑战 , 比如两宝需求相冲突 , 大宝和二宝面临的是得与失的选择 , 父母面临的是如何平衡冲突 。 当大宝二宝发生冲突时 , 父母不要做评判者、仲裁者 , 而是要做个调节者 , 看见冲突中每个孩子的情绪与需要 , 引导他们自己去处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同事|职场心理咨询:进入职业倦怠期,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 唐明|心理咨询: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为何总是郁郁寡欢?
- 心理咨询|对于心理咨询,人们存在哪些误解?
- 印度_社会|“印度神药”或造成数百儿童死亡:毒糖浆外流,“世界药房”陷入假药丑闻
- 孩子|儿童心理咨询:孩子性格内向,不愿跟同龄人玩,家长该干预吗?
- 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心理咨询: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感觉自己的脊柱是空的”
- 产后抑郁症|广州心理咨询:关注新妈妈产后抑郁,家人该如何警惕?
- 青少年|青少年心理咨询:“顺其自然”,对一切都无所谓的青少年
-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一直想找出问题的答案,却忘了好好面对自己
- 孙晓桐|夫妻打工十年,生活改善后准备生二宝,未曾想妻子怀孕7个月大宝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