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四 )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 , 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 , 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 , 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冬至,是山西汉族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 。
殷周时期 , 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 。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 。后来实施夏历 。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 。
从汉代以来 , 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 。汉族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 。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
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 。汉族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 。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 。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 。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是什么呀?“饺子”又名“交子”代表“更岁交子,团圆福禄” 。饺子也是在农历新年和冬至等节日的重要食品 , 也是中国北方省份全年食用的主要食物之一 。
来历——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 。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 , 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 。东汉末年 , 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百姓捱饥受寒 , 耳朵冻烂,在冬天 , 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 , 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很快就痊愈了 。张仲景派药持续到年三十 。年初一时,人们开始仿娇耳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称之为“饺耳”、“饺子” 。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饺子大约最早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现今通过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唐朝已经享用饺子,1972年 ,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就发现了饺子实物 。饺子在元明时代称为“扁食” , 清代称为“饽饽” , 除夕包水饺,称为“煮饽饽” 。
扩展资料:
民俗——
1、春节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 。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 。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冬至吃饺子的来历】2、除夕
按照民俗的解释 , “除夕”这一天是人、鬼、神交战之日,因此,必须要人人参与 , 才能获得来年的吉祥平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