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琳琳的成长经历及父母的教育方式 , 使她在学业上面临巨大的压力 , 而假期的精英班导致了她最后的心理防线完全崩塌 。
在琳琳的潜意识深处 , 学习跟痛苦、压抑、无助、沮丧等感受画上了等号 , 但凡触及与学习有关的事物和情景 , 比如看书、上课、做作业 , 便本能地陷入这些负性情绪的包围中 。
她被这些情绪浓浓地包裹着 , 难以找到出口 , 并出现抑郁早期症状 。
因此 , 根据琳琳的现况 , 咨询要分为三步走 , 逐步攻破:
①:处理和转化琳琳内心压抑的情绪 , 改善她的抑郁状态 。
②:进行亲子关系的辅导 , 改善家庭的氛围 , 成为可滋养的能量来帮助她走出抑郁 。
③:帮助琳琳重塑学习的价值 ,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经过谈话治疗后 , 我和琳琳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 。 其后通过在咨询室内创造一种“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 。
我鼓励她表达内心的想法——她的压抑更多来自对父母的愤怒 , 这些愤怒她无法在现实中跟父母去表达 , 一直强压在自己的内心 , 但愤怒并不会因压制而消失 , 它如同火焰 , 越积越旺 , 憋得她快要崩溃 , 而压抑的同时 , 她也会责备自己不够好、无能 , 难以达到妈妈的期盼 。
本文图片
我采用完型疗法的空椅子技术 , 帮助她通过意象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对话 , 大声喊出内心的感受 。
刚开始她不敢大声说 , 只是小声说了句“我很难受” 。 我鼓励她继续、大声点儿 , 她慢慢放开自己 , “我都被你们逼得无路可走了 , 我都要崩溃了”、“你们就知道学习学习 , 根本就不关心我”、“我生病了 , 你们从来都不问我感受 , 就知道催学习学习”......
释放后 , 我引导她说出自己希望父母如何对待自己 , “我希望妈妈能少说几句 , 我已经长大了 , 晓得该做什么”、“我希望爸爸能多与妈妈说话 , 这样妈妈就不用老是盯着我了”......我让她想象一下父母听到她这些话 , 父母会怎样回应 。
当她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回应时 , 她慢慢能理解父母了 , 也能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爱 。
有一次 , 当她表达了对妈妈的希望后 , “妈妈”说 , “我希望自己少说 , 少操心 , 可是我控制不住 , 忍不住 。 我太孤独了 , 你爸爸不愿意跟我说话 , 我也没有朋友 , 你是我的女儿 , 我不跟你说,我跟谁说啊” , 她边说边流泪 。
我引导她把这份理解升华为内心的力量 , 最后 , 她跟“妈妈”说道:
“妈妈 , 我能理解你的孤独和寂寞 , 但你的情绪让我喘不过气来了 。 你是独立的个体 , 你有你的人生 , 你要为你的人生负责 , 你可以与爸爸好好说话、好好相处 , 你也可以去找朋友啊 , 没有朋友那就从现在开始去交往吧 。 这样我轻松一些 , 我才能够做好自己 , 希望妈妈能够信任我 , 尊重我 。 ”
每次咨询后 , 她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 , 西西弗斯的石头越来越轻了 , 对自己、对父母、对父母间的关系都多了一些理解 。
这样一次次处理完之后 , 琳琳的身体不适已经渐渐消失 , 并可以回学校上课了 。
04
作为心理咨询师 , 我会在咨询室看到来访者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 , 建议家长参与咨询 , 形成疗愈联盟 , 这样孩子不仅能在咨询室内感受到“安全岛” , 获得内在力量的成长 , 离开咨询室、回到家庭中也能获得“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 , 从中得到滋养的力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孩子|儿童心理咨询:“安慰毯”,仅仅是小孩子的怪癖好吗?
- 父母|个人心理咨询:为何总是难以跟父母亲近?
- 抑郁症|青少年抑郁家长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抑郁?
- 孩子|儿童心理咨询:孩子性格内向,交际能力也差,家长该怎么办?
- 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咨询:为何你的孩子不独立?
- 孩子|儿童心理咨询:为何你的夸奖对孩子不起作用?
- 原生家庭|心理咨询: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 青少年|社会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及功能恢复起关键作用
- 清热生津|心理咨询:TA的“被动攻击”,你了解吗?
- 抑郁症|加大学校及社区支持力度,专家学者共商青少年抑郁防治及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