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阎云翔:家庭作为私人生活的避风港,可能是暂时现象( 七 )


|专访阎云翔:家庭作为私人生活的避风港,可能是暂时现象
本文图片

电视剧《三十而已》剧照 。
新家庭主义的发展:
从代际和解到父母权威上升
新京报:按照刚才我们的讨论 , 新家庭主义出现的背景 , 在更深层次是经过调试的个体作为家庭关系中存在的模式 。 在新书Chinese Families Upside Down: Intergenerational Dynamics and Neo-Familism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中 , 你提到 , 虽然父权衰落 , 代际关系仍旧在今天的家庭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代际之间的亲密关系大大增强 , 家庭的功能性甚至更重要了 。 关于这点 , 能展开谈谈吗?尤其是关系本体论的回归对于新家庭主义所带来的影响 。
阎云翔:新家庭主义的重要标志就是家庭成员远远没有家庭关系重要 。 如果家庭关系的和谐是要以丧失或者牺牲某些家庭成员的利益为保障的话 , 那人们一定会这样做的 。
当然 , 牺牲谁的利益是更为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妨以代际关系为主轴进行梳理:1990年代 , 在我最早做《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书的研究时 , 可能牺牲的是父代的利益 , 所以才有了上世纪90年代老年人自杀率上升等现象 。
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 , 我开始发现新家庭主义的崛起 , 代际和解 , 代际亲密关系上升 。 但是在那个时期的研究中 , 我也特别强调 , 代际和解的出现是双方各让一步的结果 。 父母们放弃了他们过去的领导权力 , “家庭的事儿你们做主”;年轻人也放弃了之前更为激进的主张 , “婚姻择业等可以采纳你们的建议 , 因为你们社会经验多 , 有长远考虑 , 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我们自己说了算” 。 妥协的结果是父母提供经济支持、资源支持 , 孩子和父母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代际关系 。 最有说服力的是我曾经分析过的城市父母为80后子女包办离婚的现象 。
现在看来 , 在我提出新家庭主义崛起的那些年 , 这是一个相对好的平衡点 , 但平衡点不会维持很久 。 因为这种传统的家庭关系 , 无论是新家庭主义还是传统家庭主义 , 它的本质都是等级化的家庭关系 , 这也就意味着家庭中一定有强弱之分 , 上下之分 , 主次之分 。 如果没有这些区分 , 我们就会回到原子化个体的现代核心小家庭 , 但那需要有实质或原子本体论的支持才能持久 。
原子化个体的家庭通常是一个主要靠经营情感纽带来维系的私人生活避风港 , 而不是一个具有无限弹性、可以随时被赋予公共生活功能、随时提供各类资源、涵盖生活各个领域的多功能公司式的生活生产的战斗单元 。 后者必须要靠纪律来维持秩序以追求效用最大化 , 为此便离不开等级化的家庭关系 。
所以 , 新家庭主义发展到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便出现了父母权威或明或暗地上升 。 实际上 , 这一苗头在前一个十年就已经显现 , 我当时的表述方式是家庭关系的主轴从夫妻关系转向亲子关系 。 前者的让位本身就预示着新的权力平衡关系的出现 。
进一步说 , 夫妻关系在本质上和在理想层面上就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关系 , 是自选的 , 如果不合适可以一拍两散 。 可是父母子女关系是锁定的 , 不可能一拍两散 。 而且 , 养育过程中提供与接受、教与学、保护与依附等非对称特点决定了代际关系本身就是等级性的 。 所以 , 当夫妻主轴让位于亲子主轴或者代际关系主轴的时候 , 就预示着新的等级关系的出现 , 新家庭主义框架下父母一味让步带来的平衡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
Chinese Families Upside Down,Yunxiang Yan, Brill,2021.3.
新京报:除了父母权威上升之外 , 代际关系是否还会有其他变化方向的可能?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