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云翔:在当下的新家庭主义范式下的代际关系仍然有两种可能性 。 一是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的经营下的平衡 , 也就是你在这方面退一步 , 我在另外一方面退一步 , 双方让步的层面或者领域不重合 , 从而避免冲突 。 二是新的父代权威或者子代权威得以确立 。 等级关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处在上方、处在主位、处在强势的那一方 , 会尽全力扩展自己的优势来干预控制处在下位、弱势、客位的那一方 。 这与父代还是子代没关系 。 如果子代处在优势位置 , 子代就会力图控制父代 , 反之亦然 。 这是由关系本体论决定的 。
新京报:从当下围绕家庭的种种社会现象来看 , 家庭关系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 一方面 , 正如你刚才提到的 , 代际关系更紧密了 。 但另一方面 , 就我的观察而言 , 这种紧密不一定是情感上的亲密 , 而是非常实用性/工具性的 , 是源于一种物质上无法断奶 , 所以精神上必须依附/妥协的状态 。 在很多时候 , 子女可能在精神上出走了 , 也意识到和父母的代际差异可能是无法逾越的 , 于是便用了一种策略性的相处模式 ,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双方都心知肚明的“表演” 。 你如何看待理性计算和情感亲密的矛盾?它是否意味着 , 代际间的关系更紧密了 , 但代际间的情感关系实际上是更为脆弱了?
阎云翔:就新家庭主义趋势而言 , 个体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多少代际之间的矛盾都是次要的 , 不太可能会改变新家庭主义下家庭的存在本质 。 而父母与子女越来越离不开对方 , 并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的一部分(即亲子一体) , 这是主要的 。 在新家庭主义下 , 即使你对你的父母不满意 , 你能离开你的父母吗?你能设想你的生活中没有父母吗?或者从父母的角度 , 他们能设想这个孩子不存在吗?从本体论的视角看 , 个体是依靠家庭关系来界定和证实自身的存在的 。 而新家庭主义所强调的第一个层面就是亲子一体 , 父母子女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和依靠 。
第二点 , 在多大程度上细究具体的时间节点上代际情感亲密性是100%还是50% , 恐怕也没有那么重要 。 这与另外一个因素直接相关:生命历程视角 。 刚才我们也有提到 , 个体性和关系性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个体生命之中 , 只不过在不同生命阶段 , 二者产生作用的权重有所不同 。 比如 , 一个人在20岁时的看法感受和在30岁的看法感受不一样 。 青年人那种近乎本能的独立冲动到了中年便会逐渐减弱 , 甚至消失 。
本文图片
电视剧《小欢喜》剧照 。
新家庭主义下的性别平等与否 ,
仍由深嵌其中的文化与社会大环境决定
新京报:你曾提到 , 在新家庭主义下 , 家庭的成功变成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 。 个体的身份认同越来越融入家庭团体中 。 这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对于家庭问题越来越焦虑的原因之一 。 我好奇的是 , 对于女性而言 , 嵌入在关系本体论中的代际关系(尤其是其中内嵌的等级性)很多时候首先意味着一种创伤 , 越来越多女性也意识到了这种创伤 。 同时 , 尽管“父系”弱化了 , 女权主义意义上的父权幽魂却并未消散 。 加上主流话语近年来不断呼吁让女性回家 , 新家庭主义又倾向于有一个“正确”的家庭范式 。 那么 , 对于女性而言 , 新家庭主义是否会加剧从家庭内部到公共领域的性别不平等?
阎云翔:你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 包含多个层面的议题 , 绝非“是否平等”那么简单 。 我还是避重就轻 , 选两个较容易的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儿女|“儿女的经历,让我明白香火难继的真相”:有些坎,绊倒无数家庭
- 伏尔泰说:“对于亚当而言 一个家庭幸福,藏在三件小事里
- 结婚|结婚,请选择这几种家庭的男生
- |温暖异国外乡人,她带领团队为外籍家庭建起“洋居委会”
- |为啥俩儿子的家庭“不要嫁”?五个理由中一个,女儿的日子不好过
- 家庭主妇|日本70岁阿姨,5点起床做家务,但她的精致优雅却让很多人羡慕
-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结婚之前你要擦亮眼睛去了解
- 一个家庭幸不幸福 如果一个家庭存在内耗,那未来道路绝对是充满坎坷的
- 人这一生 在家庭能够和颜悦色, 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 |原生家庭是不是真的能毁人一生?北大教授:造成难以挽救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