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创伤为何可以在成年后延迟发作( 二 )


早年的创伤为何可以在成年后延迟发作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搞精神分析的,这次事件让我强烈感觉到,身心的修复过程在很多地方都如出一辙 。
? 生理上的病痛可以潜伏10年卷土重来,也不难理解早年的创伤为何可以在成年延迟发作 。
其次,是我们都很容易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盲目自信 。
多数人都是遭受病痛才开始关注健康 。我们用以判断自己还能不能行的标准,是我们痛不痛 。
肉体的疼痛易被察觉,并被关注,然而情绪的疼痛,往往被忽视 。
因为它既不直接导致流血,也不会马上致命 。
《情绪急救》的作者,心理学博士Guy Winch在他的TED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家的5岁小孩儿,在水池边刷牙时摔了一跤,他哭了一下就马上爬起来拿一个创可贴把伤口贴住,这小孩儿刚学会系鞋带,就知道要保护伤口避免感染,还知道要一天刷两次牙保持健康 。我们5岁就知道这些了,可是我们知道怎样保持精神上的健康吗?NO 。”
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剧烈、复杂的情绪时,因为没有肉眼可见的伤口,即使严重到破坏现实,我们很多时候仍只是以为自己“不开心”,也许“过一会儿就好了” 。
缺少了科学地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我们对自己的遭遇的理解,有时会贫瘠得有些残忍 。
我在发病之前的几次牙疼里,总吃很多蒲地兰消炎片,我以为我干得很对,但其实不仅没啥用,还让问题一再被拖延 。
急匆匆地行动,反而是对“了解问题”的阻抗 。
在不清楚到底自己遭遇的是什么时,我们的判断和决定可能让我们错待自己,也错过采取正确行动的时机 。
就像十年前的车祸、牙齿松脱、很贵的费用及疼痛,影响的不仅是我的现实,它们也穿透我的心理屏障,激起很多难以耐受和消化的幻想与情绪 。但那时候的我既不能辨认,也无法去理解,更没法将它们转化成我改造现实的资源,我只能用见诸行动将这些冲击统统排泄出去:放弃治疗 。
否认、情感隔离、压抑、合理化,这套防御组合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关上了我内部世界的幕布,让我可以不用再面对糟糕的现实 。
我避开痛苦,也避开了康复 。
? 疼痛不是唯一信号
我的门牙被重新稳固后,疼痛渐渐消失了 。炎症一点点在骨头深处加重时,也并没有明显的征兆 。如果不是医生钻开门牙,根本不能想象里面竟然已化脓 。
身体对病症的承受能力,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剧烈疼痛发作的时候,往往情况已经很严重 。
精神世界也是如此 。
很多人的想象中,精神的崩溃,应该都有非常显眼的征兆 。但事实上并不是 。它有信号,但因为那些信号都不是剧烈的,所以很容易被忽视 。
【早年的创伤为何可以在成年后延迟发作】巨大崩溃来临得总是非常突然,这和我们的想象往往很不一样 。
《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的作者左灯,在中度抑郁症发作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能赶着再去写下一篇工作的稿子 。死神的镰刀都已经贴上后脖颈了,自杀念头频现,还依然觉得自己睡一觉就好了 。
我们缺乏认知和了解,就看不见异变的信号 。
偶然早上起床,发现牙龈上有个肿包,过两天没了;刷牙时牙膏沫里总会有淡淡血丝,看习惯了 。我们怎会以为它是大问题?
但它并不正常 。当不正常持续太久,它就有极大可能演变成大问题 。
各位,刷牙流血的事,要赶紧看 。牙周炎已经在警告你了,和疼不疼无关 。
如果总是情绪低落,莫名想哭,提不起精神,脾气失控,失眠早醒……或许也是你内心的“伤口”或“炎症”,在向你发出信号,需要你给自己寻找心理协助或亲密支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