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艾堂|处暑时节:肺气大旺!借助天时排痰湿、护脾胃、养正气!( 二 )


意思是七月之秋 , 此时天地之气遥相转化 , 首宜早睡早起 , 这样可以让身体慢慢宽劳安逸 , 使精神收敛 , 气息平健 , 然后让心志也随之安宁 。 而七月的卦象 , 正是否卦 。 此时天地阴阳不交 , 所以这一时间切记不要频繁地变动 。
二候:天地开肃(农历七月廿一至七月廿五)
《吕氏春秋》有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 ”赢在古义上指骄傲而不肯收敛的意思;而之所以有此告诫 , 就是因为此时天地之间万物开始凋敝飘零 , 夏时繁盛之花草 , 到此已呈江河直转之势 , “秋决”之刑便遥指当时 。
是故:“肃杀之风突起 , 凋零之意骤然”正是此时间最恰当的描述 。
杀风悲伤万物 , 同样也会作用人体 , 因而人心难免向悲 , 四肢渐沉而有力无意;因而孙真人《养生》便叨告此时人们:“肝心少气 , 肺脏独旺 , 宜安静性惰 , 增咸减辛 , 助气补筋 , 以养脾胃 。 勿冒极热 , 勿恣凉冷 , 勿发大汗 , 保全元气 。 ”
意思是 , 肃风来时 , 肝心两处弱神少气 , 但肺脏却又独自旺盛 , 此时最好心态上要注意安静平和 , 饮食上则要增加咸味并减少辣味 , 以便培养心肝之气 , 保养筋骨健康和善养脾胃活力;日常生活上则千万不要过冷过热 , 切记要保全元气而不要流汗过量 。
三候:禾乃登(农历七月廿六至七月三十)
如今 , 一提到禾 , 很多人便都以为只是水稻幼苗的代称 , 其实禾在古代是“黍、稻、梁”三类作物的合称 , 而登即是成熟的意思 , 所以之所以此时取名禾乃登 , 就是要告诉人们 , 秋收要开始了 。
秋收是农民的好事 , 也是一年间耕植唯二农民最忙的大事 。 而农忙以后秋季的稻谷也开始渐收满仓 , 人嗜新鲜 , 故吃一茬新鲜收割下来的稻谷是不少人的喜好 , 但《养生书》曰:“秋谷初成 , 不宜与老人食 , 多发宿疾 。 ” , 意思是秋谷刚一收割下来的时候 , 最好不要给老人家吃 , 这样会引发以前的隐疾 。
而说起吃食 , 《白云忌》亦曰:“勿食莼菜 , 上有翳虫 , 害人 。 勿食韭 , 损目 。 ”可见秋爽虽妙 , 但鲜谷难消 , 莼菜有虫 , 韭菜损目 , 便劝诸君少食为妙 。
处暑传统活动赏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 。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 , 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 , 就有开鬼门的仪式 , 直到月底关鬼门止 , 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 , 然后竖灯篙 , 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 , 架设孤棚 , 穿插抢孤等行事 , 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 时至今日 , 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 , 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 。 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 , 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 , 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 , 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
七月十五 ,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 将供品撒进田地 。 烧纸以后 , 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 , 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 , 获得大秋丰收 。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庆祝开渔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 , 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 , 欢送渔民出海 , 期盼渔业丰收 。
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 , 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 , 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 。
处暑之后宜睡眠
处暑后 , 地气阳热降于地下 , 天气始觉凉爽 , 万物积蓄能量 。 天人相应 , 在人身表现为皮肤稍觉凉意 , 人体脾胃阳气始足 , 肺气大旺 , 精神强健 , 大便通畅 , 皮肤清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